编者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武器。为此,本报从今日起在一版开辟《“三个代表”在基层》专栏,重点报道各厂矿企业单位学讲话,抓落实,将“三个代表”思想贯彻到具体实践的先进事迹。
在企业,在基层工会,在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的各级干部、共产党员在默默地贯彻着“三个代表”的思想,虽然职责不同,工作重点各异,但都有着共产党人的共同目标:以自己的党性,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能把“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说充分说清楚,把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说充分说清楚,把现阶段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说充分说清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党的中心工作上来,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三个代表”在基层
本报讯 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先进的生产力为载体的优秀人才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西北建筑设计院坚决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选人才、用人才、留人才方面打破常规,扎实工作,给全院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有力推动了整体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过去,该院一方面受计划经济时期的陈旧观念影响,一度沉醉于国有大单位的优越感中,用人思想落后,坐等人才上门,用人机制不活,单一消极,缺乏竞争、激励氛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冲击下,该院职工迫切希望提高物质文化的需求与企业提供的有限工资待遇的矛盾日益突出,职工产生消极、涣散情绪,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影响,人才外流,青黄不接现象严重,企业为此大伤脑筋。自去年开始,他们逐渐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关键要素资源,是企业竞争力之根本。特别是自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性,意识到人才关系企业的兴衰存亡。通过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领会,西北建筑设计院树立了“五年思维”,居安思危,大力吸引、培养、留住人才,不断探索、完善更有利于发展促进生产力的用人机制。院里首先突破了以往从学校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单一进入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仅去年一年就引进人才30名,今年7月又一次引进人才27名,使全院职工中本科生占到538人,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奠定了基础。去年上半年,该院开始进行院内人员流动制,7个生产所所长可自由选择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亦可自由选择生产所。这种方式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单一化的用人制度,改变了人才被动等待的陈旧方式,变单方选择为双向选择,使员工人尽其才,进一步解放发展了企业的生产力。采用学术讲座、集中培训、送院校深造、出国考察等形式,创造机会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了留住人才,他们还不断优化机制和环境,今年对旧办公楼进行了装修改造,改善了职工办公环境,25层高的职工住宅楼即将竣工,届时200户职工将迁入新居。他们在用人机制上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创新和探索,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