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西安的中小学校就要陆续开学了。沉寂一夏的学生图书市场又逐渐热了起来,大量上市的教学辅导图书此时又成了学生和家长们购买的热点。
记者近日在西安市几个主要图书市场看到,一些批发教学辅导书的摊位比其他摊位要热闹得多,周围挤满了前来购书的人。这些摊点里存放着成堆的教辅书籍,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品种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见得比较多的有《中学教学教材全解》、《高中课程同步——读想用》、《初/高中全程学习》等等。
在一家经营此类图书的摊位前,一位西安某中学的高三学生正在认真挑选,她购买了一本《高三历史优化设计》。当记者问到学校里要学的已经够多了,为何还要再买这些辅导材料时,她说,眼看就要进入高三的冲剌阶段了,这些书当然是不能少的。一些小学或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家长的陪同下来买书的。转了几圈以后,他们手里或多或少地捧着几本辅导书满载而回。一位家长说,孩子就要开学了,买几本书让他们收收心。也有的说,这里买书的人挺多,也给自己娃补上几本。看来这些家长们是宁可多买一些教辅书让孩子在课外多学点,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
有关部门对学生减负的规定早已提说不知多少回了,学校绝大多数早已付诸实施,削减了除基本授课教材以外的辅助学习读本,而在新学年开学之际,教辅书都在学校以外的市场上卖得挺好,学生和家长似乎对此很在乎,很看重,并未觉得这是在给他们加担子,倒象是在铭记着“人无压力轻飘飘”的信条,精心栽培孩子的未来。如此看来,究竟怎样处理减负和成材的关系,还确非一件易事,同时也是一种无奈。 本报记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