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如今,在西安灞桥区许多地方普通农家的饭桌上,“四菜一汤”、“六菜一汤”已是平常事,“酸菜就米饭”、“面拌蒜、蒜就面”的情景已成为人们的回忆。
灞桥区是以白鹿原走势形成的农民大区,过去,由于耕地面积少,大料庄稼留地多,蔬菜地少。许多地区“一瓮咸菜吃一冬”。长期的饭多菜少和食用陈腐蔬菜造成许多地区严重的地方病。近年来,随着新的耕作方式和良种的大量应用,提高了土地单产,使该区粮食生产有了保障,农民便有了更多的土地做菜园子,出现了不种庄稼的专业菜农,饭桌上的菜肴也逐渐多了起来。随着西康铁路、绕城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灞桥境内外来人员剧增,对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区上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实施“菜篮子”工程。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达万亩。如今在许多偏僻的塬区,也常有贩运户将菜送到农民的家门口,农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李志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