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榆林市走马梁附近发现了一处规模庞大的汉墓群,并从已抢救发掘的部分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1999年以来,当地文物部门根据群众发现有人在走马梁一带盗掘古墓的举报,经派员认真调查,发现了这处总占地面积达数百平方米的庞大古汉墓群。经请示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榆林市文管会组织考古工作队对该汉墓群中已发现盗洞的部分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目前共已发掘清理汉墓18座,出土各类文物200多件,其中最多的一座墓葬出土文物70余件。出土文物中有青铜器、骨器、铁器、陶器、漆器等,造型别致,制作精良,纹饰独特,工艺讲究。其中的皮囊形鱼首青铜扁壶,造型为古丝路中的典型器皿;出土的小口深腹大陶罐,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征;还有一件线刻填彩动物纹骨饰,专家称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其用途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一些文物考古专家和历史地理学家认为,这批古汉墓在汉代龟兹县古城遗址附近,走马梁汉墓群很可能是汉代龟兹县的依附墓葬区。据史书记载,龟兹本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今新疆境内。龟兹内附汉朝后,曾有部分龟兹居民迁徙到内地上郡(今陕北榆林)居住,朝廷为此专设了一个县级行政机构,称作龟兹县。
专家认为,榆林市走马梁古汉墓群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汉代陕北地区的民族关系、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工艺技术及丧葬习俗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