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汉中市东南的镇巴县,这是片神奇的土地。天工巧夺,大巴山主脊将全县分为两半。南坡属四川台地边缘,北坡属南秦褶带。从县坡北部向南排列有九道山梁,如九条苍龙齐头并进,逶迤而下,直奔城关。或许,正是这自然景观的曲折与离奇,蕴育了镇巴人的勤劳,智慧和灵性。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镇巴县经济发展迅速,各行业成就十分喜人,这其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企业和杰出的人物,正是他们为镇巴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是他们带动了镇巴县区域经济的发展,这里不论是优秀企业,还是杰出人物,镇巴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和它的“掌门人”刘兆吉都是那样的引人注目。
八月的华夏秋高气爽,八月的大巴山区一片葱翠。从古城西安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我们终于有幸走进了心慕已久的镇巴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采访。
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公司的荣誉和辉煌的业绩:
镇巴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53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公司在以总经理刘兆吉为首的班子成员领导下,开拓创新,搏击市场,足迹遍布汉中、安康、西安等地,他们先后参加了镇巴县邮电生产大楼、电影院、镇巴人民会堂、邮电宾馆、建行、工行、农行办公楼、人保办公楼、财政局办公楼、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招待所、镇巴宾馆、县人大、政协、公安、国税办公楼以及安康平利县电力局办公楼。陕西省计划生育研究中心大楼等许多重大工程。所建工程合格率始终达100%。特别是镇巴邮电宾馆楼、邮电生产综合楼、源滩教学楼以及安康平利县电力局办公楼、省计生研究中心大楼等多项工程被评为省、市优质工程。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除此之外,公司发展不忘社会,从总经理到每个职工,人人富含爱心,关爱社会。公司设立了扶贫基金,出资改建了陈家滩乡贺家营小学,并多次为聋哑学校和县教育事业捐款捐物,出资奖励高考优胜学校。
公司从1993年起,每年连续被省、市、县政府及各级建设管理等部门评为“先进单位”、“优秀企业”、“明星企业”、“税利大户”等,其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不计其数。同时,由于自身的作为和突出的贡献,公司总经理刘兆吉被省建设厅授予陕西省建筑业优秀企业家,并担任了镇巴政协委员、红十字学会委员、陕西省建筑联合会理事,且被收录进中华国际名人《奋斗者的足迹》等多种书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殊荣和业绩来之不易,这是一个创造和奇迹,这凝聚着镇巴建筑人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感叹这些辉煌,于是,我们的采访更加深入。
勇挑重担 不辱使命
那是1984年10月,年逾37岁的刘兆吉被上级任命挑起了镇巴县建筑公司经理的大任。当时,摆在他面前的现状是:公司只有两层5间土木结构的办公室,企业经营很不景气,年总产值仅几十万,人心焕散,整个情形就好似一盘散沙。
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各种矛盾、困难重重。刘兆吉没有退缩,他知难而进,首先抓职工的思想教育,抓内部管理。抓工程质量,把富余人员精减下来,充实生产一线,很快改变了原来的现状,形成并打开了一个团结、有序的工作局面,随即,他又对工程承揽作出规定:工程由公司集体承包,不允许个人随意承包,然后,由施工队按栋号再分包,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质量、安全、财务由公司统一管理,紧接着,他又大胆进行工资制度改革,改管理人员原先的档案工资制为效益工资制。实行职务与基本工资、考核任务挂钩,按月先扣工资20%任务,完成后全部补还,完不成,坚持扣掉20%,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全部改过去的计时工资制为计件工资制,清除了以往只有工时,没有效益的隐患。
为了改善办公环境和住宿条件,刘兆吉和班子成员带领全公司职工,历经磨难,征地、发展、积累、壮大,直到1989年终于盖起了一栋风格独特的五层2400多平米楼房,这栋楼房不仅解决了已往公司办公难的问题,而且又充分利用其内部空间,办起了旅游、食堂、小卖部,一下解决了9户职工家属子女就业。
斗转星移,刘兆吉上任八年后,经过艰苦创业,公司从白手起家的“土企业”终于变成了镇巴县一个响亮的“明星企业”。
1991年底,全公司已拥有正式人员183人,下设8个施工队,一个预制厂,一个综合服务部,全年共完成产值261.8万元,上交税费13万元。
1992年,他们走“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新路子,企业发展再上一层楼,全年实现总产值450万元,超产年计划36%,上交税费8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5899元/人。
……
2000年,公司发展再创新纪录,新开工程7项,竣工面积5218平方米,产值连续突破2千万元大关。不仅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而且公司又创下四个优良工程,两个市级文明工地,且连续保持无大小质量事故。
如今,镇巴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有职工300多人,有职称的技术人员104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2),公司下辖11个职能部门和18个持证项目经理部,另有3个水电安装队及预制构件厂、机修车间、综合服务部。公司固定资产过千万,年最高产值可达2500万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2001年8月公司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做为建筑资质三级企业,镇巴县建筑公司已成为一个极具充分实力的建筑企业中名副其实的佼佼者。
强化管理 质量第一
镇巴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发展创业的道路上,始终将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刘兆吉经理为首,由支书李同春、副经理胡远东等组成的公司班子成员和公司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都有极其深刻的认识。在管理工作中,公司从改革入手,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及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推行全面质量安全达标,并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了一系列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为企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起到了重要的保证。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为确保工程创优和安全工作,为确保各项规定全部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项目部经理充当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公司采取统一管理与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分工负责把关的办法,凡公司承担的施工工程均实行三级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即项目部、班组先对分项工程质量安全自检,项目按安检员检查验收,合格后再由公司技安检部门建设单位工地代表共同复检,最后才由公司会同县建设局质检站进行检查验收。即使工程交付使用后,公司仍坚持回访跟踪服务,保证建设单位和用户的满意,平时,各项目经理部都配备有专(兼)职质检、安全员,各类人员都建有责任制,特别是对工程建设中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等工程,每道工序,每个单项都认真细致的实施三级现场监督,详细填写记录资料,对所有在建工程,公司技安、质检部门还坚持每月一次例检,每季一次全面检查通报,严格考核,对违章违规,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坚决予以处罚并限期整改,重新返工。在此基础上为推动工程质量上台阶,上水平,公司硬性规定了所有单项施工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必须申报创建文明工地和优良工程。同时并规定奖罚额度和标准。除此为了从源头上真正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就认真做好图纸的设计,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并严把主要材料、设备、构件的进购和使用关,不合格的材料绝不使用。合格材料严格按计量比例使用,绝不马虎大意。
抓管理,确保质量和安全,不断促进工期进度,近年来,镇巴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年年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而且年年接连不断创造着工程建设佳绩。以镇巴县影剧院为例,这是镇巴人民极为关注的一项工程,该工程横梁跨度18米,为薄腹式钢混结构,不仅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建设施工难度大,而且,该工程建设时间要求紧,任务相当重。这是摆在公司面前的一块“硬骨头”。为了啃它,公司精心组织,将它当做形象工程,严格管理,一边加大科技含量和力度,进行科技攻关,一边派专人负责,现场监督。项目部又专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管理工作的及时到位,使公司在影剧院工程中,打了一个大胜仗,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广大人民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在抓好质量安全工作的同时,镇巴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以刘兆吉为首的班子成员也注重企业形象工程建设,并积极创建文明工地。
在工程建设中,公司班子成员经常亲自督战,项目经理现场管理,施工人员进入工地着衣整洁,安全设施齐全,施工环境文明整洁,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在平时,公司总经理刘兆吉总能亲身力行,严于律己,为了工作,他呕心沥血,率先垂范,带领班子成员总能努力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以扎实有效的思想工作,使职工牢固树立了“企兴我荣、企衰我耻”和爱岗敬业的企业文化和思想作风。
紧抓机遇 不断发展
辉煌属于过去,进入二十一世纪,镇巴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以刘兆吉为首的班子成员更加充满自信和豪情。展望未来,他们高瞻远瞩,决心紧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及“七一”讲话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大胆创新,力争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和业绩,以实际行动为镇巴县的经济腾飞做出突出贡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公司上下齐心协力,正积极投入到资质认证培训和迎接质量安全大检查的工作中。他们扎扎实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将力争首先创造出新世纪第一个开门红。
臧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