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考生状告教育部感言

2023年10月15日

□文/千河

欣闻青岛考生状告教育部。

近年来,有关高考的话题,实在已让人看得眼睛发涩,听得耳朵长茧。但我还要说这叫人厌倦的话题,是原于看了8月24日《西安晚报》上刊发的:3名青岛考生状告教育部的消息。欣然提笔,写此感触。

3名青岛考生之所以要状告教育部,是因为:青岛与北京高招分数线太过悬殊。在青岛,文科专科提档线是509分,一般本科是539分,重点本科是575分,而北京的重点本科提档线是456分。这就是说,上青岛的专科要比上北京的重点本科高出53分,而上一般的本科则比上北京的重点本科,要高出83分。不算不知算,一算吓一跳。显而易见,在青岛只能上一般本科的考分,放在北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填报清华或北大。难怪考生们要“路见不平一声吼”,千里迢迢进京向教育部讨“说法”。

不平等来自不公正,应该说,现行的全国统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公平竞争选拔人才的机制。这主要是56个民族,不分出身、性别、成份、年龄,在考场内一律平等。但正是这考场内的表面平等,却掩盖了实际录取动作中的不平等。首先是各省、直辖市划定的录取分数线高低不一,且悬殊过大;其次是国家教委和各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不少“照顾政策”。恰恰是这些不同的“照顾政策”,把本该正常的事情全搅和乱了。进而使得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竞争从考场内向考场外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转移渗透,以致于发展成为考生家长权力、地位、金钱和投机钻营能量的“试比高”。如有一年沿海某省出台了“侨眷子女可加5分”等相关“照顾政策”。结果一个班40个考生,一夜之间便有18人成了侨眷。其中有两个“侨眷”能力特强,一个给自己的孩子加了15分,另一个则加了30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其“不战而胜”,不考就已有高分垫底的本事,让其他考生和家长自叹弗如。

录取分数不同为哪般?按理说,全国统考,是统一教材,统一试卷,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录取分数线。但在最关键处却没有统一,这就是录取分数线。手头有几组数字,不妨照抄如下:1999年,首批重点院校在各地录取分数线(文科):北京466分、天津496分、上海497分、江西542分、山西545分、湖南556分;而1998年,江苏理科分数线比北京高出83分,湖北竟高出102分。同样的试卷,同样的评卷标准,但湖北考生为啥要比北京考生多考102分才能上大学呢?

同样的悬殊今年又出在青岛。难怪考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诉教育部所作出的关于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她们的平等受教育权。我以为,告得好,告得及时。如果现在不告教育部,使其猛醒,说不定明年的高考还会有更大更多反常现象出现呢。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今年6月28日下午6点的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正点新闻中,曾播出过这样一条标题新闻:“明年高考北京市将单独命题”。这莫非是要进一步拉大全国高考中不公允、不公平差距的前兆不成?对此,人们务必加以高度关注。

行文至此,按说该划个句号了,但尚有两个简单问题求教于国家教育权威机关和行家里手:

一是按常规,越是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教育上的投资也就越大,师资力量也就雄厚,设施也就齐全先进,教学质量也就高,考生的分数高才对。北京是首都,似应代表全国的最高水准,为啥高考录取分数线却要低于其他省?就因为是首都吗?!这是不是也可称之为另类地方保护主义呢。

二是教育部是全中国人民的教育部,不是某市的教育部。所以,教育部在制定教育规划,特别是在处理全国高考这档子关乎千家万户、系之国运兴衰的大是大非上,一定要放眼全国。因为,在我们可爱的祖国大地上,所有中国人应该是生而平等的,所有中国孩子是生而平等的,他们上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也应是平等的。任何人无权不一视同仁,更不能厚此薄彼。

上篇:老师,您好
下篇:书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9/10/31062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