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她有一个幸福的家

2023年10月15日

今年暑期,驻澄某部政治处群工办收到一封从北京石油大学寄来的感谢信、报喜信。信中大致内容是:“尊敬的部队领导,我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领到了1000元奖学金,还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干部。暑假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能回去,不过有你们帮助我父亲,我很放心,感谢你们一年来对我和我父亲的热心帮助,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

这名女大学生叫王宝丽,是澄城县冯原镇东牙曲村一组人,是渭北高原偏僻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年仅20岁的穷苦孩子。9岁时父母离异,她与残疾的父亲相依为命。不幸的是1998年起父亲先后患肾炎、关节炎、贫血等多种疾病,生活十分困难,加上庄稼连年歉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宝丽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在中学6年时间里,她总是边打工边学习边照顾父亲。就在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境中,王宝丽以顽强的毅力和优异的成绩读完了高中,并参加了高考。2000年8月17日,她收到了北京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面对敲锣打鼓前来祝贺的乡亲们,父女俩激动得哭了。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个伴着泪水的不眠之夜。昂贵的学费对这个穷苦不堪的家庭来说可真是一个天文数字!王宝丽面对体弱病残的父亲,更不忍心丢下父亲远去,可她实在不甘心让十年寒窗付诸东流。此时,她想起了被乡亲们视为亲人的驻地解放军,并向部队首长写了求助信。驻澄某司机训练大队队长张志升走进了这个普通又不平凡的家。他当即表示: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2000年8月30日上午,政治处主任朱引团亲自将官兵们捐助的2000元现金送到王宝丽手中。为了让宝丽安心上学,大队决定每学期给予她一定的资助,并在官兵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九个连队纷纷设立了“爱心储备箱”,战士们还自发组成5个学雷锋小组,课余时间里轮流去照料王宝丽的父亲。2000年9月18日,大队买了20袋化肥送到王宝丽家里。2001年3月20日,政治处干事张宗平在休假期间专程去北京石油大学,带去了官兵们的587元捐款,带去了官兵们对农家女大学生的关怀和期望。2001年6月13日,驻陕某集团军军长来到王宝丽家了解情况后,当即给了王宝丽父亲300元钱,并指示部队一定要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

如今的王宝丽有了一个幸福的家,这个家的成员就是澄城县某部的全体官兵。是他们用爱心支撑着这个家,使王宝丽才有信心努力完成学业。

(郑喜潮 郭宏喜)

上篇:部分教师素质待提高
下篇:电脑走进“娃娃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9/2001091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9/11/31066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