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拜师学艺,在企业并不新鲜。但高级工程师拜导师、专家为师,在企业就少见了。在最近一次拜师活动中,昆仑机械厂50名徒弟中有六成是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而他们的导师层次更高,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昆仑机械厂是一家老牌国有企业,曾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因种种原因,尤其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防科技日新月异,企业的高科技人才已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该厂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局限于过去的一般师带徒活动,而是从长远出发,高起点、高起步,选出50名品学兼优、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为培养对象。让50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学者担任导师,师徒结成对子,签《导师带徒合同》,结成“包教保学”对子。
记者采访了其中一对师徒:王茂森和杨锁祥。65岁的王茂森是该厂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他说:科研生产,离不开技术人才。尤其是国防建设,更需要高科技人才。我带的徒弟是高级工程师,年轻人思想活跃,新概念比较多。而我则是经历的多,可以在某个项目的研究上,给他提出发展的方向或建议等,我从年轻人那又可以学到不少新的知识。我们一块论证、也能相互学习。
36岁的高徒杨锁祥说:跟导师能学到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由过去的具体操作某个单项,如今上升到如何去全面思考研究某个大项目,看问题、分析问题上了档次。现在,我在导师王茂森的指导帮助下,正在论证制定某个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不但感到有压力,还有种责任感、也很有信心,因为有导师的指点和帮助。
据了解,昆仑厂从1999年开始开展此项活动,今年此项活动已延伸到财务、人劳、医院等单位。工厂出台了《导师带徒管理办法》,将这一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并根据每对师徒的专业和工种特点,分别制订了详细的培训大纲,建立师徒档案,并采取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促进了教与学。目前,一些高徒在名师的帮助指点下,已初露锋芒。
本报记者 柳江河
通讯员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