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出生的刘德存个头很矮,稍有些木讷,他是宝鸡县拓石镇黄家什字小学的临时代课教师,还兼着校长——“管”其它三个老师。
要说对学校,刘老师可真上了心,前些日子收麦,学校正盖新校舍,他抽不开身,只好让68岁的老父亲和妻子下地,没想到父亲将左手食指割破,因治疗不及时,受了感染,最后被迫截肢。
黄家什字小学在宝鸡县西部的大山腹地,虽说离宝天铁路上的拓石镇直线距离35公里,可是汽车要在山间土路上颠簸两个多小时,从学校到刘德存家还要走10多里山路,所以刘老师平时总是住校,有事了才回去。
学校是一所完全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数音美体加上健康、写字、品德课程俱全。两所房子4个破旧的教室成L而站,院子后面算是个篮球场,因为土崖下有一全木的篮球架子,小院中间是用破砖当腿垒起来的乒乓球台,充作球网的依旧是破砖,一头高一头低的双杠、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单杠在残破的土墙旁默然而立,学生还没来,唯有墙角下一簇当地人叫作金簪子的花开得正欢……
在这所学校,刘德存前后干了11个年头,1997年他接“校长”职务时,全村有30多个孩子辍学,学校各项成绩,在拓石镇7所小学中,排名第7。他没有喊苦,也没有叫难,翻山越岭,到居住分散的村民中,一家一户的做工作,动员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对交不起书费和学费的特困学生免费,对暂时交不起的缓交,为了每个学生都能拿到课本,他以私人名义贷了一笔款,购回了课本。我们去的那天,信用社的小李也到了村上,催那笔逾期的贷款呢。
刘德存的路没有白跑,功夫没有白费,第二年,黄家什字小学的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如今,学校的小学生毕业会考成绩等各项指标已经上升到全镇第三名。
跟刘德存谈话,你能感觉到他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对家乡、对学生的爱。他说,自己世居于此,干这个事,有了“教师”的名称,就要为村上的人为村里的娃儿谋事,虽然月收入100元少了点,可是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要把文化、精神传给后人就满足了。
刘德存说到了。也做到了。
今年暑假期间,黄家什字起新校舍,村支书王双锁从宝鸡购回7吨螺纹钢,用东风康明斯大货车送到通洞乡,卸了,倒上另一辆普通东风。还有35公里,路险弯急,太大的车进不去。
没想到长9米的钢材在山路上三颠两簸就后溜,山高沟深,想找搭手都没有,跟车的刘德存和两个村民,一路上重装了12次,车从头天傍黑走到第二天下午4点,一到工地,肚里没食的三个人全趴下了,几天后,手上的皮齐齐脱了一层。
可是第二天,人们在工地上看到刘德存忙碌的身影。他放心不下呀,这新学校,是在宝鸡市委书记庞家钰的关怀下,破土兴建的,上下两层512平方米,由于山高路险,造价就高出平原许多,今天,虽然主楼已矗立,可是还缺桌凳、缺玻璃、缺油漆……
看着青山环抱的学校,走进亮堂堂的教室,我突然想到离此一华里的旧学校,昏暗的教室里,黑板左侧有一张画,上边是周恩来的头像,下边写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本报记者 韩庚 通讯员 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