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谢治振和他的铁哨子

2023年10月15日

几间泥坯房中间夹杂着茅草房,屋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唯有两架子书表明了主人的身份,听说有人来访,病中的谢老师挣扎着要从床上起来,一起身,胸前细绳挂着的铁哨子就在胸前跳跃,铁哨子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锃亮,唯有清亮的哨音每日定格在永寿县御驾宫乡许家小学的校园里,叙说着谢老师三十年教学生涯的艰辛。

永寿县御驾宫乡许家小学有一年级、二年级和学前班三个年级,47名学生,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学校只有谢治振和另一名教师。“谢治振是累病的……”“谢老师去年才从外村小学调来,上学期他带的学生就考了全乡第四名,如今好多娃都来这上学,你看这几个娃都是许家的外甥。”有村民不住插嘴,谢老师善意地打断了。

1972年,师范毕业的谢治振因为父亲所谓的“历史问题”受冲击未安排工作,后来下乡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工作的第一个学校是一座破败不堪的小学,教室四处漏风,光线昏暗,一个小窗户冬天便被废报纸遮住,茅草搭成的教室最怕下雨,外面大雨,里面摆满了接水的瓶瓶罐罐。小黑板是用村民的炕板改成,炭黑一抹,谢老师便在上面写字画画。一次,几只调皮的老鼠在茅草屋里乱窜,吓得学生们四处乱跑,谢老师扶着眼镜一阵轰赶,才将这不速之客撵走。复式班里最多一次坐过50多名学生,这种日子持续了几年,茅草小学终于垮了。新的小学建好了,谢治振却被派往更偏远的连年轻人根本不愿去的简易小学。哨子是他唯一的陪伴,妻儿远在几公里以外的农村,回一趟家要步行两个多小时。看着学生听哨音作息,谢老师倍感欣慰,有时休星期天,到了点他会情不自禁地吹响哨子。

吃饭是派饭,一到吃饭时间,附近的村民便会争先恐后地把谢老师往家里拉,这里附近乡村40岁左右的村民几乎全当过谢老师的学生,如今学生的孩子又在谢老师门下读书。有次吃派饭,谢老师匆匆扒完汤面条,留下几角钱便转身离去,常惹得村民拿着饼子、馒头之类的“好吃食”在后面追。

3年前,当了多年民办教师的谢治振转正了,也评上了小学高级职称,可经济条件却反而一落千丈。86岁的老父经常要看病,家里连个鸡猪都未养,因为谢治振根本靠不住,多半时间他待在学校里。学生冬天没棉鞋穿,他给学生买;学生无钱买书,他悄悄地垫上。几个学生家庭困难,准备辍学打工,他一家一户地做工作,搭上了自己的钱,才将学生重新召回了课堂。他的儿子谢亚锋说起父亲还略带“怨恨”,当年谢亚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已考上了高中,谢治振却执意让儿子上初中专读师范专业。1993年谢亚锋从彬县师范毕业,在乡中学做了一名语文教师。他的中学同学后来都考上了大学,有的还出国留学,上师范时的同学有的招聘到了咸阳等城市,留在乡中学的已屈指可数,因为父亲的执着,谢亚锋选择了永久。

谢治振拉上了儿子,贴上了金钱,付出了青春,回报他的只是一声声“老师”的呼唤。一说起他的学生,谢治振立刻来了精神,哪个学生有创造力,哪个学生善学语文,哪个学生有数学天赋,他如数家珍。说起个人荣誉,受到表彰的他却羞涩地低下了头。 (赵阳)

上篇:简明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9/2001091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9/14/3108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