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西服装为何“折戟”家门

2023年10月15日

多年来,陕西人已习惯在满足上海货、广州货的商场、专卖店精挑细选,而对少之又少的自家品牌无暇顾及。时至今日,身边依旧是南方沿海地带的服装在唱“群英荟萃”,我们“秦派”服装难道只能羞涩地“独立寒秋”吗?

据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的陈秘书长介绍,陕西许多服装企业的产品定位模糊或跨度较大,许多国营企业转制后,还未能形成合力,而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尽管有自己的品牌服装,但在推向市场时,根本就没有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生产什么样的服装,面对什么样的消费者,完全凭自己的感觉,根本没有系统分析该产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的心理、消费习惯、收入等一系列具体消费与市场的因素,最终异致产品一上市就销不动,这种不从实际出发,只凭感觉生产的服装企业在陕西绝不是少数。

对产品宣传的力度不够,也是裹足不前的因素之一。尽管有些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但不能从销售额中合理地支出广告费,致使宣传计划时断时续,根本起不到推广作用。另外,一些企业的售后服务承诺与事实严重不符,产品一旦卖出,有问题时,态度就会180度大转变,这样最终不仅影响到产品信誉,也影响到企业的形象。

纵观外地品牌服装在西安各大商场、专卖店所陈列情况看,无论款式、面料、品种都很丰富,而我省许多进驻大商场或专卖店的服装,尽管款式和颜色较外地没有多大变化,但细心的消费者还是能发现,怎么这些款式和外地的款式就那么相似呢?不注重新产品开发,只一味追风,这样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可能造成产品大量滞销,最终导致企业倒闭。

人才和信息管理滞后,似乎是这种种原因最主要的方面。陕西是人才大省,但服装业高精尖管理人才却十分短缺,造成这一后果的是许多企业不景气,一些老板不相信别人,逐渐形成独裁管理,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而各企业间沟通少、竞争多的现状,又使得外面的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与东部同行业相比,我们的确存在较大的差距,生产下滑,出口不畅,不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但同时还应该看到,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省服装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涌现出一批以私营经济为代表的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设计师、著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全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只要我们严格遵照市场规律运作,认真作好产品,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人员素质,相信本地货也会大走红的。 本报记者 李明

上篇:没有了
下篇:观念一变天地宽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9/18/31090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