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报纸,打开电视,常常看到听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某某地方领导尊师重教,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拖欠教师工资××万元;某某地方狠刹吃喝风,半年节约经费××万元;某某领导廉洁奉公,一月拒收贿赂××万元……”
读看这些新闻报道后,胃口常常泛起股股酸涩味道,胸口产生阵阵闷涨的感觉。什么是新闻?按理说:“不正常”的失误教训和“超常”的经验成绩才算是新闻,人无我有、人有我大、人大我新的新鲜事才算是新闻。作为地方领导,你解决了拖欠教师的工资是新鲜事吗?领导干部不大吃大喝不应该吗?官员们廉政拒贿是“超常”之举吗?如果把这些事也算新闻,那猫捉鼠、鹰抓兔、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办事不送礼就更成为“新闻”了。事实上,这些都是些“平常”的事情,也就是说都是些应该做而并没有做好的份内事情。可为什么有些媒体还要将这些乏而无味的东西当作新闻呢?静心细想明白了几分:如果编者把这些新闻“枪毙”的话,撰稿人就要问了,你们编辑也不走下来看看,如今还有几个地方不拖欠乡村教师工资,有几个地方干部不大吃大喝,有多少干部不吃请受贿。由此看来,编辑的眼光还是超前的。
做好应该做的成为新闻,“正常”升格为“超常”,时下已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这并不是谁在有意的降低宣传标准,也不是谁的主观出现偏差,而是客观现实的存在,是大众媒体对新闻价值逐渐淡化的直接反映。因此,我们在关注这类本不应是新闻的“新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一下形成这类“新闻”的原因。“平常”新闻绝迹之日,才是广大人民群众欣慰之时。 (李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