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鲜奶的日子
9月潼关,秋风萧瑟。清晨7点多,贾腊梅推着一辆三轮车从养牛场奶站走出来,车上是刚批发来的几箱鲜奶。她穿过喧闹的市场,来到潼关县城一家商店门口,这是公司工会给她设立的零售批发点。
没等车停稳,摊点前早已有一堆等着要奶的人群,“给我一瓶”和“我要三瓶”的声音顿时交织在一起。两个小时后,四箱鲜奶便销售一空,她顾不得擦一把头上的汗珠,就急忙推车往回走,她心里着急的是,11点多,放学回家的小女儿和躺在床上的老母亲还要等着她做饭。更何况,下午1点30分,她还要赶到这里,带来几箱刚出厂的果奶、酸奶,“这些上学的娃娃们爱喝。”她说。
贾腊梅今年虽然已51岁了,但人们在这段路上常常能看到她匆忙的步履。她说,每天上班时,先把饲养车间的精饲料混合工作做完,再把分给她的奶牛、肉牛加饱饲料后,才干其它的事,售奶是公司领导在帮扶活动中专门给她这位特困职工开辟的一条创收路子,所以她也格外珍惜。尽管忙碌一月下来,也只有200多元钱,但她满足的是,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人们在称赞她的鲜奶新鲜、实惠的同时,善意的目光中每天都在等着她的到来。
挣扎在绝望中
贾腊梅和丈夫都是省五金交化公司的职工,有两个女儿和一位多病的老母亲。虽然远在总公司下属的潼关6613仓库,工资也不高,但他们很幸福,生活也觉得有奔头。几年前,丈夫不幸去世,从此,生活重担一下全压在了腊梅柔弱的肩上。生活随着丈夫离世的日子改变了,困境从此笼罩在这个不幸的女人身上,公司给了她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逢年过节还不时送些慰问金。年老的母亲要治病,孩子们在伤心之后,依然要读书,但是生活呢?贾腊梅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个个都能吃,公司效益又不好,已连续5个月发不下来工资,看着两个女儿和已失去儿子的母亲,她又不能轻生。活着,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一个寡妇尤其如此。几年来,过节最奢侈的是包一顿肉馅饺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她苍白的脸上唯有流不尽的泪水。
希望的开始
去年5月那天,贾腊梅终于重新找到了生活希望。工会干部张希涛找上门和她交上了朋友,在访谈中耐心地鼓励她,省总财贸工会副主席得知其小女儿要上学了,还给了她200元钱。公司帮扶干部在经济上、思想上都对她进行真诚帮扶。今年,贾腊梅小女儿得了心肌炎,她本人又患上颈椎病,80岁的老母亲滑倒骨折。工会从所建立的帮扶联系信息网得到消息后,立即进行帮扶,从经济上支持、生活上照顾,使她终于又一次度过难关。一时一刻的帮助,只是“输血”,而帮助恢复其有效的“造血”功能才是根本。在仓库改建成养殖场后,公司领导便让贾腊梅第一个上岗,保证了她家里基本生活费,又出主意帮助她利用本乳制品厂的产品在潼关为她建了一个批发点,按最优惠价格批发给她,让她利用业余时间去卖。为这位饱受贫困之苦的女工寻找到新的生活之路。久违的笑容重现在她的脸上。
本报记者 龙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