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记者在省经贸委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工业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持续攀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仅上半年就达209.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31%,实现利润27.34亿元,增长93.35%,增速尤其是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国水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去年同期排全国第22位上升至第17位。这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据介绍,我省工业经济保持强劲的运行态势的主要原因是,省委、省政府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部署早,抓落实,促进了其发展。二是市场销售日渐转暖,假日旅游,文化教育、通讯、住房、餐饮服务、居室装修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三是国防装备任务增加,军转民产品的发展,促使国防工业系统产值大幅上升,上半年就完成工业总产值达59.96亿元,同比增长45.9%,拉动全省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成为我省工业经济中的“龙头”老大。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产业以其优势也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增长中新生“骄子”。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必特思维、西安协同、横河西仪、西安视通、华光科技等5家软件公司年销售额已过亿元,全省软件产业销售额达19.1亿元。另外,基础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也带动了建材、工程机械、石化,电器等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全省64种主要产品中有47种增长。从行业上看,电子信息、国防、石化、机械四个骨干行业增幅最高,促使全省工业增长达12.02个百分点。在重点城市里,宝鸡、榆林,渭南、延安、西安5个城市中,西安市位居榜首,完成工业总产值229.13亿元,增长了20.60%,拉动全省工业增长达8.87个百分点。从面上分析,国企增速大于民企,重工业大于轻工业,中央在陕企业和地市县属企业生产增长较快。
据省经贸委综合处介绍,在全省各行业的努力下,我省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目前尚有部分企业仍未脱困,尤其是棉纺行业,去年短暂升温后,今年受棉价上扬、出口下降的影响,效益下滑,亏损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由于受观念、体制,财力等因素影响进展迟缓。国有资产重组、扶优扶强和多元持股步子迈得不快。国有控股总量过大,非国有工业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在今年最后两个月里,根据历年工业生产规律估计,将是工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固定资产投资也将步入旺季,加上国家积极的宏观政策逐步显现,完成年初省政府所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本报记者 龙仁生 通讯员 葛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