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由西安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血毒清”胶囊因故已被厂家停产。3年后的今天,经销商不但仍在继续销售该药,还在销售厂家从没有生产过的“血毒清胶囊精品二代”!
今年6月初的一天,一名姓程的女性消费者在西安市场买回一盒专治体癣、皮肤病的血毒清胶囊,服后有不适感,怀疑买到了假药。遂到报社和省消费者协会投诉。记者按外包装上的地址,找到了生产该药的西安医科大学制药厂有关负责人,得到的消息令人吃惊:厂家自1999年6月起因其他原因已经不生产该药了。
记者从消费者提供的两盒药品上发现,一盒的生产日期为“2000年5月15日”,另一盒“精品二代”为“2000年5月10日”生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场上同时还在销售“血毒清胶囊精品二代”,就此,记者询及该负责人,对方表示,“一代”都早停产了,何来“二代”?
随后,记者找到了此药的承包销售商——咸阳华中国医药业保健品公司,通过电话与公司负责人冯利军取得联系,该冯约记者到咸阳公司见。7月3日,记者如期赶到该公司,冯利军却躲着不见记者,给其打手机、呼机均没有回音。记者遂向公司的一名叫康洁的副经理出示证件,要其与冯联系,被其粗暴拒绝。
西安医科大学制药厂一名负责生产销售的车先生说:血毒清胶囊是1998年生产的,并随之与销售商签订了销售合同。据记者不完全了解,咸阳这家公司在销该药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销售网,各地的分销商也有自己严格的销售范围,彼此不得跨区域销售(即“串货”)。药品除在我省销售外,还销至山西、河南、内蒙古、四川及东北各地。
7月10日,咸阳渭城公安分局根据举报,该冯涉嫌诈骗,将其留置,当晚,几位民警赶到西安医科大学制药厂,向原厂长朱周才了解血毒清药品生产销售情况。朱明确表示,该厂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不生产该药了;至于血毒清胶囊精品二代,朱表示,我厂从来没有生产过。
在此前后,省消协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服用该药后有呕吐、腹痛等不适感,厂家对此很重视,并于8月24日向省消协致函,主要内容照录如下:原西安医科大学制药厂法人、厂长朱周才答复如下:关于西安医科大学制药厂产品“乙双吗啉胶囊”由咸阳一公司经销,起商名‘血毒清’。1999年6月因咸阳一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情况,省卫生厅责成整改,厂即停止生产。2000年2月接受了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决定。此‘血毒清’事件,我厂以函告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积极配合上级主管执法部门,严查流通领域,以维护我厂正当权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咸阳华中国医药业保健品公司在给其下属销售人员的材料中有许多疑点:
1.咸阳华中国医药业保健品公司给分销商的2001年4月的“生产检验报告书”,既然厂家从1999年6月已经停止生产该产品,又从何谈起3年后的生产检验报告书呢?
2.咸阳华中国医药业保健品公司给销售人员的委托书有效期为2001年2月-2002年1月31日,由此可知,“华中”公司一直在销售该药,那么这些药从何而来?数量有多少?
3.2000年8月18日,以“冯利军”为经办人出具的一份“药品广告审查表”,广告审查文号为“文20008083”,有效期为2000年8月18日-2001年8月17日,这表明,已经停产14个月的血毒清胶囊,还在生产。否则,此时的广告投入就无法解释。
围绕血毒清胶囊产生的这一切疑团关乎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9月19日,本报记者再赴咸阳,在咸阳华中国医药业保健品公司依然没有见到法人冯利军,那位副经理康洁依然拒绝接受采访,几位工作人员出言不逊,甚至扬言要打110轰走记者。一位自称法人授权的叫张少荣的在回答记者问询“何以1999年6月已经停产的药现在还在销售”时,张以制药厂隶属关系改变、法人变更为由搪塞,最终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随后,记者赶到咸阳渭城公安分局经侦队和咸阳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了解事件进展,警方表示,案情重大,正在调查取证中。
记者想问的是,一个已经停产3年的药品为什么还在生产、销售?何时才能廓清笼罩血毒清事件的重重迷雾?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