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巍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否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对西部企业是一场新的考验。
西部企业尽管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但总体上讲,仍市场意识淡漠,观念滞后,特别是危机意识不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了企业的衰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沉思,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战后的日本,在一个废墟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其经济仅次于美国,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人能面对现实,认识自己的国情和环境,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去拼搏发展,正是这一生存观念和强烈的危机意识,造就了日本人一代又一代的拼搏精神,铸就了竞争意识,使日本经济进入世界的前列。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只有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强烈危机意识,才能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和梯形带动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国家现代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涉及我国西北、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区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蕴藏着巨大的自然资源。
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看,1998年东部沿海地区10个省市,其总和高达45772.58亿元,中西部民族地区10省区只有10644.30亿元,东部沿海地区是中西部民族地区的4.3倍。
从工业总产值看,1998年东部沿海地区10省市总和高达76680.56亿元,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分别为13574.86、13185.70、11338.19、10579亿元;而中西部地区的总和仅有9897.38亿元,与东部沿海地区相差66783.18亿元,仅是东部沿海地区的12.91%。
从高等院校数和在校学生数看,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有高校1022所,在校学生3408764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449所,在校学生1630849人;中西部民族地区185所,在校学生500961人。东部沿海地区高等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占全国的43.93%和47.84%,是中西部民族地区的2.43倍和3.26倍。
从科学技术发展指标看,截止1998年底,东部沿海地区10省市共有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2647个,从业人员474590人;而中西部民族地区10省区只有1222个,从业人员172418人,东部沿海地区分别是中西部民族地区的2.17倍和2.75倍。因此,只有中西部的发展,才能有全国的发展,只有中西部的现代化,才能有全国的现代化。中西部人只有咬紧牙关苦干实干,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发展意识赶超东部地区,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的大发展、大飞跃。否则,难以改变贫穷落后,作为中西部的企业,更需要从长期的封闭中走出来,以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求生存、求发展。陕西作为中西部的前沿和桥头堡,其经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其经济发展状况对整个西部乃至全国发展举足轻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无论经济量的增长还是质的提高,同沿海地区的差距均呈拉大之势。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开放程度低。反映开放程度的两项重要指标,即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比重和对外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陕西只有4.5%和12%,较全国平均水平低近一半,仅相当于沿海地区省市的1/4左右。
陕西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是“一五”、“二五”和其后的“三线建设”时期逐步建设起来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也有许多企业设备老化,产品落后,债务沉重,后劲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陕西经济增长也有新的亮点,一是陕西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尤其是关中地区集中了47所大专院校,341个科研院所,近300个大中型军工和民用企业,61万名科技人才,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三年的改革,基本脱困,焕发出勃勃生机。三是陕西文物古迹享誉中外。利用这一“得古独厚”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无疑可推动全省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首先,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在此基础上,政府则着力在规划制度、宏观调控、中观协调、政策引导,以及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适当的资金扶持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企业要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不断强化员工的名牌意识。
其次,要以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为先导。要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判断,清除那些受小生产、计划经济和某些习惯势力影响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与习惯做法。
第三,切实把改革向纵深推进。陕西国企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上到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中观协调管理体制,下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经营机制,都应加大改革力度。
第四,以大开发促大开发、大振兴。这种开放包含在开放的对象上,开放的步伐上和开放的领域上等多方面;只有大开放才能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宝贵要素的流入,陕西经济振兴才会有较大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