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回忆三祖父刘蔼如先生

2023年10月12日

□文/刘鉴

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我不由想起了三祖父蔼如先生。我祖父弟兄五人,蔼如先生排行老三。虽然我从小到20岁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他身边,但他从不向晚辈谈他过去的事。我只是从村中老人的口里才知道一鳞半爪,后来,从《临潼县志》和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辑的《辛亥革命在陕西》、《陕西靖国军》等书籍中才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

先生1880年生于临潼县油槐乡北缑村。据县志记载,当时家中贫困,曾祖父在外为人打工。先生幼时跟着母亲从事田间劳作,稍长,即入私塾苦心读书,后应岁考为庠生,又进西安高等学堂学习新学。当时外强入侵,内政腐败,国势日衰,先生遂产生救国救民思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他与曹印侯、郭希仁等在西安设“丽泽馆”治学办刊宣传革命思想并加入“同盟会”,此后革命意志更为坚定。宣统三年(1911)八月,他与曹印侯密赴渭北家乡招兵起事,九月初夜奔县城,赶走清朝县令,光复临潼。十一月初,清陕甘总督长庚和前任总督升允率一万二千兵马反扑,并迅速占领千、陇。危机之中先生与曹印侯主动请缨,带领一千二百余临潼子弟组成“敢死队”西援凤翔。因敢死队没有枪支,都提着铡刀上阵,又被称为铡刀队。面对强敌,他们横冲直闯,奋勇砍杀,鼓起了凤翔军民的士气,在三个月中,血战三十余次,“力挫强敌,终保危城而屏障关中。”1912年曹印侯在武汉密谋二次革命陷入牢狱,他百般营救出狱。后印侯不幸英年早逝于杭州,先生又与同人扶柩归葬于华山。在华山守灵讲学时与续范亭、邓宝珊、史可轩等举义,共商讨袁大计。1917年,袁世凯党羽陈树藩控制陕西,陕西革命党人创建靖国军,因实力不足,在危难之时,先生受命北上绥远,南下云南,请来友军援陕。1924年,他随胡景翼联合冯玉祥、孙岳在北京执曹锟逐溥仪,大败吴佩孚,成立国民军共迎中山先生北上,时先生任国民二军总参议。1926年西安解围后,冯玉祥率军参加北伐,于佑任为国民军驻陕联军总司令,先生在军中参谋与之共商定陕支援北伐大计。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故乡建校讲学,发展教育。“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将他迎至西安共商善后事宜,并为十七路军讲“孙子兵法”。1943年,于佑任认为先生德高望重,提请行政院任他为省政府委员,他非常认真,开会时常提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建议。当时的省主席祝绍周对他的建议表面尊重,实则一意孤行,他感到在其位而不能为国为民有所贡献,不久即辞职回乡。

他目睹国民党倒行逆施,官场黑暗腐败,人民日益困苦,把中国的希望寄托于共产党。三十年代他就接触马列主义学说,并在家乡田市镇为青年讲《唯物史观要义》。他对进步青年特别关心爱护,抗战时期共产党员冯登先、杨耀先等人被捕关押在富平监狱,经他营救始得脱险。先生一生重视教育,先后在家乡建校三所,自己却没有积蓄,始终过着常人的艰苦生活。我上中学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下地拾麦子,看到浪费现象,就很不高兴。

先生一生为国为民,热爱革命,不求名利,严于律己,淡泊自守,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1964年,我到省城上学,每当寒暑假回家,他总要让我坐在他的身边,为我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讲巴黎公社。解放后,他一直担任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员,积极参加国家建设,1968年,先生以88岁高龄病逝,因值动乱,草率而葬,后来竟找不到墓址。今年正值辛亥革命90周年,不意村人挖土时发现先生棺木,莫非先生在天有灵!

在举国纪念辛亥革命的今天,我写这些文字,以先生的精神自勉,也以此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上篇:让“李昌平”们有好报
下篇:歌手孙慧莹向卡拉OK公害说不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0/17/30072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