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西:

企业贷款增幅缘何下降

2023年10月12日

资金是维系企业生命的血液。但是,目前企业贷款增幅呈下降趋势是客观存在。以陕西省为例,截至目前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10亿元,增长12.9%,而1999年和2000年同期,全省各项贷款分别增长16.8%和21.2%,今年增幅比前两年分别下降4.71和9.11个百分点,比今年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低近2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除3、4月工业贷款增加1.77亿元,其余3个月均为减少,共减少了8.99亿元。据对36户企业调查,前5个月共向银行申请贷款5.3亿元,银行实际发放贷款0.78亿元,占企业申请贷款额的17.7%。其中获得贷款的企业中AA级3户,贷款7460万元,占贷款额的95.4%;A级2户,贷款360万元,占4.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此应该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

直接融资代替了部分信贷投入

长期以来,我国融资机制是由高储蓄产生的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以证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方式为辅。近年来,企业融资的渠道增多,尤以证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以其资本运作无还债压力的特点,受到企业的青睐,导致贷款需求下降。以宝鸡市为例,截止今年6月底,共有长岭、宝商、秦机3户企业,累计发行股票超过5亿股,筹集资金8亿多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供需矛盾。据此保守测算,减少银行信贷资金投入量在4亿元左右。其他储如企业招商引资、联营合资等,引进资金弥补了部分资金缺口;还有带资入股等,增加了企业自有资金供应能力,这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

部分企业不符合贷款发放条件

虽然从宏观方面看,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企业效益相对集中在少数行业。如陕西省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6倍,但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电力和医药等少数行业,大部分加工企业的效益并不十分理想,目前仍有46%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与企业效益集中相对应的是银行贷款和存款也出现了集中态势,主要表现在地域集中、行业集中、客户集中。除去这些优势企业外,其余的大部分企业由于普遍信用等级低、负债率高不符合银行贷款的条件。如某大型企业信用等级为A级、2001年订单达到6亿元,企业也从未欠过息,但由于负债率高达83%,不符合贷款条件,银行爱莫能助,还有部分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应收帐款、产成品库存占用增加较多。据调查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陕西省规模以上企业产成品占用146.4亿元,应收帐款余额266亿元,两项合计412.4亿元。两项资金占用大是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的直接原因之一。其他诸如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拖欠利息和逃废债务严重;技术改造项目自筹资金不到位等,都影响了银行贷款的及时发放。

金融业调整经营战略影响

面对我国即将跨入WTO的门槛,金融业将与外资银行展开更加激烈竞争的现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消肿”改革,收缩机构,精简人员,实行“双大”战略——调整信贷结构,占领大中城市,服务大中型企业,对信贷投入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如工商银行贷款投入重点向AA级以上的企业转移,同时规定机构行业负债率超过67%的,停止发放贷款。建设银行实行“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四重方略”,并从10个一般性竞争行业中退出。农业银行实行“双优”战略,重点扶持AA级以上企业,淘汰B、C级企业。与全国相比,陕西的优质客户和重点产品并不十分突出,受国有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的影响相对要大一些。为配合“双大”战略的实施,各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上收和集中了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实施集约化经营,增量贷款重点投向大城市、大项目和优质客户,对地市级分行授予少量的收回再贷款的审批权限,基本取消了县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制约了基层行信贷投入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使一部分企业的合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各商业银行严格对新增贷款风险的控制,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求新增不良贷款控制在0.2-1%之间,基本上接近无风险状态。与此相适应,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积极推行贷款风险追究责任制,将贷款风险与个人收入挂钩,致使信贷员宁可不贷,也不愿承担风险。这样对信贷人员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对称,制约了信贷人员放贷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贷款的投入。

(王刚志)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0/2001101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0/18/3007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