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歌
中央电视台9月5日上午新闻节目报道说,北京市决定取消对住京外地户籍学生收取“借读费”等额外收费,将混合编班,公平对待等等。这对那些多少年来因户口不在“祖国的心脏”或不在本辖区,而要交高价入校费用的孩子和家长们,无疑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喜庆之事。
被称为祖国未来的下一代,无论他们走到祖国的哪一片国土上,都应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只因小小户口簿所登记的小小辖地区域之故,而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就要付出比本地学生高出一大截的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几万元的就学费用,或者干脆被挡在校门之外。说它侵害了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与法与理都不为过,况且我国还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对外地区孩子们在就学上“低人一等”,在交费上“高人一头”的现象,是一种不应有的歧视,由此而给少年儿童稚嫩心灵带来的伤害是难以弥合的。这种歧视不仅仅是户口的歧视、金钱的歧视,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歧视。
笔者也曾帮过几位外地户籍的孩子家长为借读费、赞助费等高价收费的减免而奔走通融过,并且自己也因户口不在孩子能够就学的辖(学)区,而“自愿”交过虽然给予了优惠照顾,但仍然不低的借读费、赞助费。这种对外地区学生教育乱收费的“土政策”,当属我们的“国粹”,恐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其少有的。
在当今教育改革和户籍改革之中,无论有什么样的借口,这种“宰”人的“生财之道”和不可否认的歧视和差别,当属取消之列。值得有盼头的是,作为祖国之首都的北京市,为全国各地的“同在祖国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文化教育,带了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