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西安,兴起了一股毽子热,街头巷尾的空地上,不时见到鸡毛毽子上下飞舞,那羽毛或洁白或绚丽,映得围观者随着毽子的韵律节奏不停转换视线。踢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个个神采飞扬。单脚踢、左右腿轮换、踢花样。上了年纪的人们说,看看鸡毛毽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这种“平民玩具”的回归太令人高兴了。孩子们则高兴地讲,踢毽子真好玩。
入秋以来,先是在一些家属院兴起了踢毽子,后来又延伸到学校、公园等地,起初的动因是好玩,随后人们发现,好玩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强身健体,增强人体协调能力。记者在大雁塔小学、翠华路小学等一些学校看到,课余许多小学生们围在一起踢毽子,小胖子们也加盟其中。一位叫韩笑的胖墩说,踢毽子能减肥。他的老师则补充道,课间孩子休息时间短,玩别的不尽兴,踢毽子较适宜,况且多名学生参与还能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老人们自有他们的想法,买一只毽子一元钱,做一只的成本微乎其微,闲来踢踢玩,也不费什么事。家住青年路156号院的几位大妈说,年轻时她们踢过毽子,后来孙子长大了,玩具越来越高级,可缺少了运动的机会。曾经想把年轻时玩过的毽子、沙包等“土”玩具传给孙子,又怕孩子拒绝,现在可好,毽子一热,孙子主动要了。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疑惑,他们的观点是,什么都是一股风,呼啦圈热过,跳跳鼠热过,毽子风能刮多久说不准,可马上有人反驳,没捂热的是“洋货”,“土产”更持久,不信你瞧,沙包、“猴子”都回来了。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