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地处渭北高塬的合阳县,由于沟壑纵横的自然环境一直制约其农业生产的发展。然而近几年,合阳的农业、果业却渐入佳境,已经成为合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什么合阳人能在近十年来改变自己的耕作经营手段,向黄土地要效益,通过记者的了解,这得益于观念的改变、知识面的提高,而合阳县新华书店近年来面向农村,为农民送去知识、送去致富科技图书,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功不可没。
一、朵朵荣誉之花,是社会对他们辛勤劳动之回报,更激发了他们为合阳建设做贡献的热情。
合阳县新华书店在近十余年来,在书店经理何三民的领导下,狠抓两个文明建设,使书店的面貌焕然一新。领导班子人心齐,制度全,风气正,广大职工干劲大,热情高、效益好、工作一年一大步,年年上台阶,全店图书销售额从88年的92万元跃至目前的1740万元。不仅突破了千万元大关,而且是过去的19倍,利润从88年的1.6万元增长到26万元,是过去的16倍,人均生产值从过去的3万元增长到34万元,是过去的11倍,仅2001年上半年就完成销售收入942万元。图书的周转次数由过去的3次提高到15次,固定资产也由过去的3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0余万元,总之,合阳新华书店各方面的工作都创地区新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合阳新华书店所做出的成绩得到合阳人民的承认,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表彰。近年来,合阳新华书店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省、市级“文明单位”,被渭南市评为“文明经营单位”;被地区行署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地区工商银行评为“特级企业”;在全区开展“八五立功竞赛”活动中,多次被评为“竞赛优胜单位”;在“创佳评差”活动中,多次被市文化局评为“最佳单位”和“最佳组织单位”;在全区开展的三届业务技能比赛中,三次均获优胜单位。在图书发行工作中,被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先进单位和最佳单位;在全国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他们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青少年”走进新世纪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发行单位。2000年并获得全国“特别贡献奖”。书店党支部也先后多次被省局、市委、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等,工会、团委工作也分别被县委、团县委评为先进组织,中心门市部被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特别是世纪交替的这两年,书店更是团结一致,开创图书发行的新局面,成绩更加辉煌,仅2000年至2001年获得各类荣誉29项。记者也就不一一介绍。
二、殷殷的故乡情怀,激发了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使合阳新华书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了双丰收。
合阳新华书店为什么能从一个年营业额仅92万元的烂摊子上起步,继而直至辉煌?这取决于书店决策者的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经理何三民知道,新华书店如果不跟上时代的发展,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树立职工“上岗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思想认识。近几年来他们采取了“一改革、二整顿、三创评”的改革思路,强化了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岗位目标。实行了工效挂钩、联销计酬、多劳多得和风险抵押,实施了“三定二包一保(即定任务、定折扣、定库存,包工资奖金、包费用,保发行质量)的承包方案。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考核办法。落实了责任、增加了压力,也增添了动力。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纠正了以往存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改变原来的封闭式管理为书籍开架自选。大大地方便了读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店又投资20万元改造完成“超市”,使新华书店的窗口形象更加突出,使服务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门市部还开办了代查、代找、代邮和送书上门等服务项目,树立了“满意在新华,知识带回家”的服务宗旨,倡导“热情、主动、优质、微笑”的八字服务方针。
新华书店做为一个经济实体,是党的思想路线舆论的宣传阵地,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使者。多年来,书店始终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多次采取上门征订,送书上门,会议服务等方式。发行《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江泽民同志讲话》和十五大文件等10余万册。并主动向读者推荐爱国主义读物,在合阳地区掀起了“读好书”活动,十年来共发行优秀读物50余万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为了鼓励学生读好书,每年六一节,向中小学生实行九折优惠。
由于合阳的自然环境较差,教育还存在漏洞,所以,许多农民对于科学种田知之甚少。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围绕振兴合阳经济、科技兴农措施的实施。书店党团组织上街摆摊,向农民宣传科技兴农的知识。何三民经理要求每个职工都要情注农村、服务农民,处处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着想,每年农科月,全店职工走百村、进千家,与农民交朋友,到农村赶集跟会,展销科技图书。常年送科技图书到果园、到边远山区。每年发行农科书达十几万册。每年县政协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书店领导班子带头参加,近年来先后为潘家山、杜家园、耀贤、王家洼、麻阳、幸福、东马村等几十个村子赠送科技图书15000余册,销售农科书逾万元,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农民的好评,称他们是“文明使者”。正是这些科技图书,在合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合阳农民的科学种田,方兴未艾,使合阳的苹果,走出了潼关,合阳的西瓜跃为名牌。市政协表彰他们“送书下乡暖人心,科技扶贫奔小康”。
三、点点心血染绿荒塬沟坡,奋飞的头雁、时代的骄子带领“新华”人步入辉煌。
为什么在全国图书业大部分亏损的情况下,合阳县新华书店却能一枝独秀呢?只有合阳新华书店的职工心里明白,多亏他们有个好领导——何三民。何三民是新华书店的元老,他从农村流动员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副经理的岗位上。一九八九年,他又被改革的浪潮,推到了经理的位置。这个具有黄土高塬秉性的秦川汉子,从来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当他看到书店当前的现状,深感肩头担子的沉重。他上任伊始,上靠党的政策,下靠全体职工,对新华书店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树立职工竞争上岗、量化指标,创造了“三定二包一保”的改革方案,收到了显著的成果。使新华书店步入正轨,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运作。
何三民虽然是一个具有改革意识,经营头脑的企业家,但他却不盛气凌人,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工作中率先垂范。作为一个经理,他还和职工一样承担着销售任务,而且总是超额完成,这在国营企业经营中是不多见的。他亲自拿瓦刀砌起被暴雨冲毁的灶房,他亲自到最边远的王家洼中学摆摊售书,他亲自包订包发最远山区学校的课本。二十五年如一日,堪称领导楷模。
在工作中,他尊重班子成员,遇事民主协商,他常说:“班子的凝聚力是干好事业的基石”。他胸怀坦诚,对副职的工作大力支持,让他们放开手脚干,出了问题,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在他的领导下,班子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见工作大家都抢着干,书记马永强不顾体弱多病,坚持工作。副经理成智勇经常深入职工之中,下乡现场解决问题,今年春季教材发行中,他连续三次下乡解决发行中的难题。副经理马文奇观念新、闯劲足,在秋季教材征订工作中,他多方协调关系,保证了秋季教材的顺利征订。班子的团结,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
何经理不仅团结班子,而且他非常关心职工,书店有两位股长,夫妻两地分居,孩子没人照管。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他放弃自己儿媳的调动,为这两个职工奔波,终于结束了他们牛郎织女的生活,圆了他们的梦。虽然受到孩子的埋怨,却得到了职工的尊敬。在他的关心和领导下,职工队伍的素质全面提高。财务股长王占锋被誉为“红管家”。农村股长董鹏积极承担教材征订任务,克难攻艰,经常蹲在教育局和学校。超市主任王侠,工作从不计较时间,经常加班加点,库管员车升才被大家誉为“老黄牛”,还有李栓锁、赵光荣、杨亚莉、黄志香、刘培霞等职工都受到人们的赞誉。正因为有这些献身于图书流通事业的俊才的奉献,才有了合阳新华书店的跨跃式发展。
新华书店的效益好了,职工们的福利也一天比一天好,但何三民没有忘记扶贫帮困。书店为全县二十多个贫困村赠送科技教学图书达两万多元,为特困生和特困户分别捐款三千多元,赠化肥三千多斤,并为陌东贫困村捐修一个池塘,被群众誉为“新华池塘”。为城关镇二小捐资五万元,并为高墙内的劳教人员送去两千元的图书。这些善举,在合阳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落篇语
何三民创造性、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合阳新华书店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取得了快速发展,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被评为“优秀经理”、“先进个人”、“两带头党员”、“模范党员”以及全国图书发行的“先进工作者”。这些荣誉使何三民更钟爱自己的图书事业。他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体职工,顽强拼搏,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精神粮食,为祖国的图书发行贡献力量。
张民翔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