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的一个很重要功能就是优化资源配置,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服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由于种种的负面原因,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已变得举步维艰,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融资渠道受阻,估计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局面,但是市场各方现在不得不面对这个严峻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凡有融资意向的上市公司,其公告刚一出台,二级市场股价即应声而落,投资者“以脚投票”的行为使得这些公司股票连续破位,变得面目全非,最终形成了市场中一道刺眼的风景。也许有人会以市场不理性来看待这一现象。但是,透过表面迷雾,不难看到是我们的上市公司发生了信任危机。这些年来,有些上市公司就像患了资金饥渴症,只要符合融资条件,管他需要不需要,统统向投资者伸手,募集资金一旦到手,不是频频地更换投资方向,就是委托理财,甚或不作为,放在银行里坐收利息。这样不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使资金承担着许多不确定风险。其这种行为明显是侵犯中小股东的权利,置公司的长远发展于不顾。在如此的居心下,投资者也只能用抛售股票来显示自己的强烈不满了。这样做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虽然现在一度汹涌澎湃的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发行自转债热潮降温了,但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毕竟,没有再融资活力的市场不是一个健康规范的市场,剩下来的事的确值得市场参与各方深思。
(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