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清洋
一天深夜,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公民,约翰先生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对方是个女士,她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如何不幸,丈夫怎么不体贴自己。等她“诉苦”完毕,约翰说:“太太,我并不认识您。”对方回答:“没有关系,我不需要您认识,我把话说出来,心里就好过了。
这位打电话的女士,很懂得“消气艺术”。如果她打电话给熟人,很可能招来麻烦。其实,她打电话的目的只是为了“说出来心里好过”。
在约翰接到无名女士的诉苦电话被新闻界传出之后,美国不少有识之士便灵机一动,兴起了一项新兴事业——开设举世无双的“诉苦电话接待站”。比如,在美国密歇根州就有一名叫佩德森的妇女率先开办了这种业务。
佩德森原在某大学学习医疗专业,毕业后因工作难找,又不甘在经济上成为丈夫的“附庸”,决心利用自己的所学之长,独立开办了该州第一家“诉苦电话接待站”。自开张以来,她生意兴隆,很多人因为家庭、恋爱、婚姻、生活、就业等问题产生苦恼,给她打电话,倾诉胸中之块垒,请求解答。
首先,佩德森耐心地聆听对方的诉苦经过,然后,再针对对方不同职业、性别、脾气、个性、处境等等,用恰到好处的语言开导、安慰、启发对方,为“客户”排忧解难,引导对方走出“迷宫”,直到对方“消气”为止。
现在,美国各个州都已经普及了“诉苦电话”。不少专职的心理医生也加入了这个行业,为美国市民解开心理疙瘩起到重要作用。
美国的“诉苦电话”值得我们借鉴: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情烦闷时,您不妨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诉诉苦”,倾吐心中的忧烦,以减轻您的心理压力,使感情得到疏导,这样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