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开启民智话“省图”

——访省图书馆副馆长徐大平

2023年10月14日

走进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的省图书馆新馆,才真切感受到繁华闹市中这处殿堂的魅力所在。一泓清泉间,鱼翔浅底;棕枝叠翠处,书卷飘香。据一位姓孙的工作人员介绍,从9月30日开业至今,这里已接待读者近9万人次,办理各类读者证1万余张。带着更多的好奇和欲望,记者采访了省图书馆副馆长徐大平。

记:与旧馆相比,新馆都突出哪些服务功能?

徐:陕西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经过90余年的发展,西大街旧馆面积达到了1.1万平方米,藏书250万册。而新馆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是旧馆的4倍;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设有3个借书处,17个阅览室,10多个研究阅览间,以及功能完备的展览厅、报告厅等;首批开放的七个室有300种报纸、2500种期刊、近30万册中文图书供读者借阅。在设计上全方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如宽大明亮的厅堂,舒适的沙发座椅,免费供应开水,为方便残疾人的借阅还设计了无障碍通道;另外三楼设有读者自修室供自带书籍的读者使用。每天开放时间长达12小时,从早上8:30一直到晚上8:30,节假日不休息,全年开馆。同时,以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为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

记:开馆运行月余,存在哪些问题?读者反映如何?

徐:开馆以后,广大读者纷纷来馆办证、阅览,每天接待阅览3千人次左右,节假日更多。这就对我们的新书补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购书费来讲,政府的投入已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仍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同时,图书报刊的品科、内容也与读者要求有一定差距,我们正在认真研究读者意见,进行必要的调整。报刊的品种数量也将有进一步的增加。开馆以来,陆续发现一些素质不高的读者有对读书报刊偷窃、撕扯、刻划玷污等行为,希望全社会都来谴责这种不道德的作法,使图书为更多的读者所利用。许多读者在对新馆气派美观、设施完备赞许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建议。针对目前新馆没有少儿阅览室和老年阅览室的问题,我们已经开始对12至16周岁的初中学生开办阅览证,原西大街旧馆将在改建后开办业务;为解决读者的吃饭问题,将开辟读者餐厅;对于读者反映的电子阅览室收费和存包收费,前者是管理需要而后者则是基于目前的成本考虑。 本报记者 李明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中华行知网”花香京城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1/20011106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1/06/30440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