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课本上曾有一个寒号鸟的故事,这只鸟在暖和时,别的鸟都劝它搭窝,可它总是说冬天尚远,明天再搭,结果当冬天严寒降临时自己被冻死在了山洞里。华阴市黄金局职工如今的遭遇,让人不由得又想起了这个故事。
成立于1986年10月的华阴市黄金局,现有职工313名,曾经创造了华阴市黄金工业的辉煌。从1989年到1993年,产量效益连年翻番,顶峰的1993年,产金达10277两,实现利润450万元。曾三次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黄金工业先进单位”。职工们说,那几年,黄金企业的效益令县上其他行业羡慕,年几万元的养老保险何足挂齿,但由于局原任领导的认识问题,对职工多次要求和市统筹办的多次上门宣传置之不理。有的领导甚至说,我们不缴养老保险,不行了一个人发一块金子也够养活一辈子。
好景不长,由于资源枯竭,从1995年起效益迅速下滑,1996年9月全面停产至今。职工放假,只留少数人看厂并开发资源。由于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未缴。面临退休的职工此刻着急起来,虽多次找有关部门和领导,但由于生产不景气,一直难以解决。面对37名面临退休的职工(其中6名职工已过退休年龄),和他们生活无着的境况,黄金局现任领导也心急如焚,多次找社保部门希望给予解决,但社保部门认为黄金局须补缴从1993年算起的社保费115万元,方能让职工参保。
面对职工的强烈要求,无米下锅的黄金局先是拿出了一个方案:养老保险不管是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部分,都由职工个人承担。但这一方案刚一讨论,即刻遭到了职工的强烈反对。最终流产。今年10月28日,黄金局又拿出了另一方案,即对于以前遗留的(所欠缴的)养老金,个人部分由职工自己全额缴纳;单位应缴纳的养老金经与社保局协商,按“三、三制”进行缴纳。即社保局同意用资产担保暂欠三分之一,所在企业缴纳三分之一,职工个人垫付三分之一。
此方案一传出,职工议论纷纷。10月29日,就有职工打电话到报社,表示对“职工垫付三分之一”的条款不理解。并说,第二天领导要和职工讨论此方案,希望记者参加。记者虽未赶上讨论会,但最终看到了有职工签名的书面意见。
记者发现,许多职工迫于无奈表示原则上同意,但要求企业必须当之签订还款计划和协议,以保证垫付款项的如期兑现。但同时,还有一部分职工,心中仍存顾虑,他们表示,几年前,企业曾欠他们的3个月工资,至今都未兑付,这垫付的一部分到时会不会泡汤。
黄金局领导对记者坦言,实行这一方案,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局里现在实在太困难,连办公楼都抵押出去了。但只有如此,现到期的6名职工才能办理退休手续。届时局里再逐步还款,并依次类推至每一个职工,直至还完款项。
采访完毕,记者陷入沉思,如果黄金局能未雨绸缪,企业和职工如今也不至于陷入如此尴尬境地。
■本报记者 邰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