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勤政为民 润泽桑梓

——兴平市民政局用党心政心爱心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23年10月14日

兴平,地处八百里秦川的中心,这里良田沃土,民风淳朴,自古以来就有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曾演绎和产生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美好故事。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全国上下都在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大背景下,这里的民政部门更是秉承民族之精华,并以其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用党心、政心、爱心努力工作,使全市的民政工作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兴平市民政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群众解愁”为宗旨,以“争创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为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在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扶贫济困、全面勘界、殡葬改革、电脑福利彩票销售等各项民政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连续两年被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分别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市”称号,并多次荣获咸阳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上篇:突出重点干实事抓实效

采访兴平市民政局时,现任局长武升社告诉我们:“近几年来,我们民政局一班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按照‘抓典型,创特色,全面提高民政工作整体水平’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勘界工作独树一帜,率先发行电脑福利彩票,加强殡仪馆硬件的建设,市老年服务中心顺利开业四项工作,更是受到了省民政厅的通报表扬,全市民政事业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当我们对兴平市的民政工作有了一番了解后,对常年工作在民政事业第一线的这些人们更加深了敬重和赞叹的情感,是他们用自己辛勤工作的心血和汗水,把党和人民,把政府和社会的温暖送到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发扬和光大。

这些年兴平市的社区建设稳步推进。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成立了“兴平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实施方案》,坚持常年下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999年以来,他们经多方筹措资金120多万元,建成了一栋五层2437平方米的社区服务楼,为社区发展提供了硬件设施。

针对改革开放后,民间组织日益发展壮大的新形势,民政局为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他们拟定了《兴平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机构,对全市36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审查登记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为了大力发展民政经济,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积累资金,兴平市民政局在咸阳市率先开通了电脑福利彩票。为了规范这一工作,局长武升社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并通过加强管理和培训销售员,制定了《电脑彩票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积极为各销售点服务,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运行。目前,投注站已发展到11家,今年以来就销售285余万元,积累福利基金20余万元,使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深入人心,树立了福利彩票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在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步伐方面,他们根据民政部“星光工程”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兴平市“社区老龄星光工程”实施方案》,出台了兴平市2001—2003年“星光工程”发展规划。目前,陕西省农业县市中规模最大、服务设施最为齐全的一个养老托老机构——兴平市老年服务中心已建成开业。该中心占地11.5亩,总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设计床位100张,是一个融敬老、安老、福利、社会保障为一体的社会福利服务工程。

此外,兴平市的地名勘界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年来,他们共完成地市级界线2条30.9公里,县级界线6条106.6公里,乡级界线30条238.36公里的勘界任务,勘界验收后的行政区划图也已印刷完毕。还筹集地名设标资金45460元,制作城区主要街、路、巷地名广告标志牌20个,门牌663户。

殡葬硬件设施建设与殡葬改革同步发展。到去年年底前,民政局共投资30万元,今年初,又计划投资60万元,动工兴建一栋550平方米的宿办楼,对告别厅、骨灰堂、冷尸间、火化炉、休息间等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设施进行了翻新改造。目前,殡葬馆从工作环境到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篇:勤政为民献爱心送温暖

兴平市民政局把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提高救助能力做为勤政为民,献爱心送温暖的重点工作来抓,把这项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树立党和国家威信的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几年来,全市累计保障14030人次,发放保障金105.4025万元。并在全市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对重点特困群众进行多项救助,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如大阜乡小阜村村民平护帅不幸患视网膜色素病变,约需治疗费4万余元,市上动员社会各界为他捐款2500多元,民政局将其列入今年低保对象,使危难中的平护帅一家渡过了难关;丰仪乡丰仪村特困户李芳鸽丈夫患病死亡,留下一堆债务,两个孩子辍学,民政局闻讯后,千方百计为其解决了5000元救济款,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西吴村特困户张芳兰、阜寨乡南佐村杨升茂家遭遇火灾,生活困难,民政局及时会同乡镇民政办给予了他们救济。这些仅仅是许许多多救助事例中的个别例子,由此便可以看到兴平市民政干部的热情、周到和他们的真诚与爱心。

兴平市民政局还着力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把“爱心献功臣行动”引向深入。全市现有“三属”258人,革命伤残军人314人,在乡老复员军人1478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2人,数字资料的详实准确,为他们及时为优抚对象解难题、办实事提供了依据。今年,他们拿出2800元,解决了刘志伟等10户优抚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为任生华、杜俊杰等7户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看病难和生活难问题。特别是一等伤残军人边志华病危,局领导专程前往慰问并送去补助金1500元,并与医院办联系,为其预支了4000元医疗费,边志华因医治无效去逝后,他们又积极帮助操办后事,使家属及周围群众十分感动。

今年,他们还为33户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住房困难,为农村1052户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126.24万元,安置去冬今春城镇退伍兵155名,转业士官42名。优抚安置工作的落实到位,使得兴平军民共建出现了新的气象,去年兴平田阜乡段家段渭河大堤发生险情后,驻兴部队出动500人次官兵奋力抢险,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特别是这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移风易俗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接受和欢迎的新风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兴平市民政局适应时代市场的需求,于1993年投资近200万元,在风景秀丽的汉武帝茂陵脚下创建了茂陵故园。

通过9年多的发展,茂陵故园在坚持“以优质服务感动人,以优美环境吸引人”办园宗旨的努力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连年提高,开业至今已安葬骨灰2500余穴。仅今年截止10月底,营业收入达190余万元。为振兴民政经济,促进兴平殡葬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茂陵故园的突出业绩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1996年,他们被兴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7年被咸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9年又被咸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标兵单位”。

茂陵故园几年来发展的实践证明,有一个硬班子,有一套好管理,有一个好环境,是自身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茂陵故园,班子成员求实创新,以身作则,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体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因此,为故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一套好管理;表现在这里有一系列严密细致的管理制度,用科学的管理,严密的考核,突出了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效益。有一个好环境;通过几年来不断的努力,目前,茂陵故园的绿化面积已达80%,基本达到了二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现在,一个环境幽静,服务热情的社会形象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茂陵故园也成为了民政事业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奇葩。

此外,他们还从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支持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全市9户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84名,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10万元。还为协调福利企业退还税款18.2万元。使全市的福利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兴平市民政事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采访快结束时,局长武升社、副局长吕永泰不约而同地讲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这就是:“我们将按照既定目标,充分调动全体民政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勤政为民,润泽桑梓,为经济强市和社会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伴随着民政干部职工们的努力,兴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文/徐高平 王小峰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1/20011108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1/08/3045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