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石
职工代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职工推举,值得职工爱戴和信任的代表。他们是职工合法权益的忠实代表,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广大职工的愿望、要求和意志。
职代会,是企业实现民主管理和监督、职工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渠道和方式。
企业通过召开职代会,主动倾听“民声”——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不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汲取教训,为来年统一认识、部署安排工作任务、确定企业目标提供最有效的依据。并辅以表彰奖励、批评惩罚等形式和手段,以激发和鼓舞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事业心,更好地为企业壮大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事实上有些企业每年约定成俗召开的“职代会”和“工作会”,往往仅流于形式。
首先从一些单位职工代表产生的办法和行使权利的程序上,就很难让人产生依赖和信服。职工代表人选“暗箱操作”,并且谁一旦“入围”谁便可“终身”享此荣誉,这是否已有失公允!?并且在召开职代会前,职工代表不能做到有备而往——缺乏与广大职工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与想法,这样职代会上的发言和讨论就往往泛泛而谈、无关痛痒,难以真实反映职工的“心声”。
再说了,有些单位领导,打着“为企业、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的幌子,只顾往自己脸上“贴金”,做一个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夸大业绩和功劳而无视不足和问题的工作报告,目的只是想把口号喊响亮、把形式搞扎实,并一味地唱高调,并私自将职代会和工作会议简化“手续”,合二为一——仅仅把包装过的工作报告作了两会的主题,或是干脆就是工作会议精神的细化、量化和分解。这无疑为职代会画了一个圈——讨论仅限于领导讲话。在法制、监督等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势下,在领导掌握人事动态管理、减人增效的“游戏”规则中,领导一声令下,看谁还敢挺身而出、越雷池半步?!谁持不同意见,除非你不想再在此“混口饭吃”了。要不你就老老实实,让你干嘛,你就干嘛,别给自己找麻烦。
在这样的“一言堂”和“家长制”式的管理模式下,最终导致职工代表对单位过去一年生活、工作方面以及规定执行和改革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根本没有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也更谈不上真实反映职工关心和急需处理和解决的困难和矛盾了,更不用奢望能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呼声、提议、建议,给一个明确的解释或答复了,这不得不让人对职代会的作用产生怀疑。
失却了“客观、公正、公平”的职工代表产生原则,脱离了“真实、客观反映职工意见、心声”宗旨的职代会,背离了为企业、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的理念和轨道的出发点,一切都徒有虚名——蓄意“包装”、大搞特搞形式。势必造成企业缺乏长远谋划和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广大职工还能怎样呢——只好听天由命,得过且过。
失了语的职工代表,变了味的职代会,企业还能指望有什么创新、生机、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