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的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苹果产业,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管理苹果产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既合理利用资源又能有效保护环境的苹果生产体系。陕西苹果要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就得在很大一段时期内,从根本上强化自我改造:
一是向特色化推进。我省渭北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唯一符合最适宜区七项指标的苹果优生区,区位优势是不可再造的。同时,果业内部也有一个合理利用和创造特色优势,发展早的地方有技术成熟的优势;白水、礼泉等地有知名度高、牌子靓的品牌优势;一些地方虽然不是优生区,但是结构调整搞得早,品种新,有品种优势。不同产区发挥各自不同的特长,避免趋同化。
二是向精品化推进。面对WTO,陕西苹果必须瞄准国内外高消费人群,生产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中富2001”既然有超市论个卖的成功经验,其他地方也一定能做到。并且精品出售与当地的品牌优势结合,能产生更好的效益。
三是向生态化推进。大量施用化肥不仅降低食品的安全性,而且口味也大受影响。因此,有机肥源建设尤为重要。将果业发展与畜牧业结合,积极推广种养加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既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创造果园良好的“小气候”;加强对生产环境的动态监测,加大工业污染的治理措施;重视肥料、农药、套袋等物资的合理使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减少苹果有害物质的残留和污染。
四是向上网化推进。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入世挑战的必然选择。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上下相联、左右相通,直达农户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积极引进、培养网络技术人才,加强对果农的计算机培训,加强网上农业的开发和传递,引导果农从事网上贸易,将陕西苹果推出国门,大幅度提高果业效益。
展望未来,刘鹏认为,加入WTO后的苹果市场是国际大市场,资源的分源和利用与市场需求均是无疆界的,那里的产品能以最低的成本和优质安全的质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那里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陕西苹果产业一定会在竞争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