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里,夫妻俩还要签份合同,听起来很稀奇。这份合同,是妻逼夫练书法而定的,甲方为书法家孙陆,乙方是孙夫人张雪梅女士。
还别说这份合同,虽然没有进行公正,但甲乙双方严格遵守,犹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样,孙陆因故辍笔半月而受罚做饭一个月,并且还得洗耳听批评、躬身练书法。
每每提起此事,孙陆十分感激地说:“要不是‘妻管严’,字进步得不会这么快。”
今年43岁的孙陆,生于文化底蕴深厚、书香气味十足的古都西安。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使他自小就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时间就去西安美院、碑林博物馆、西安音乐学院看书画、听音乐,感受艺术。渐渐地,孙陆涉猎了水粉画、油画、漫画、水彩画,学会了拉板胡、唱京剧并为此差点当了京剧演员。
中学阶段,孙陆发觉自己在书法上有潜力,就着重在书法上钻研。孙陆知道,姊妹七人靠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只能养家糊口,要想练书法,就得自己想办法。他找来报纸,翻过来写,翻过去练。为了练好书法,孙陆进《玄秘塔》、摹《勤礼碑》、写《张黑女墓志》、舞《张猛龙》、书《汉汲谙传》、学《洛神赋》……在苦练中,孙陆习魏书而有骨力,敲“石门”而成大器,研篆隶而掘深度,识米王而定章法,领悟到了各自神采精髓,以至于“仰观泰山知群山之卑,临观北海知众流之小”。
孙陆清楚,作为一名自学书法者,与科班出身者相比就像“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起点不同、付出也自然不同。好在对于书法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在经过十几年的闻鸡起舞后,孙陆的书法有了相当的功力,他知道,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在听音乐、唱京剧的同时,兼攻文学、历史、哲学、禅学等多门类科学,增强对书法内涵的领悟。加之,他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的生活积累,使他对书法的认识有了独特的见解,这也就成了他的书法财富。
因此,孙陆的小楷娟秀俊丽、儒雅平正,富含书卷气;他的行书结构雄奇方朴,笔法苍劲浑厚,气度宽博;他的草书龙飞鹤舞、酣畅洒脱。孙陆说,要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就,必须取汉之法、融魏之韵、吸颜之筋、借柳之架,并且要有“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之志才行。因而,埋头墨耕三十多年终有所成,可以说已形成自己的风格。
近几年,孙陆为《陕西日报》子报《劳动早报》题写了报名,给小说《刘伯温出山》、《厚土》等题写了书名。他给电影《大厂》、《鸦片战争》等五部电影书写了片名……在这些看似简单的书写中,涵概了小说、电影的主题思想、浓缩了千言万语。
孙陆的艺术成就先后在《当代书家》、《陕西日报》、《西北信息报》、《消费者导报》、《铁路建设报》等十几家媒体予以发表介绍。
现已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铁路书法家协会理事,亦获多项国内、省级大赛奖项的孙陆,懂得“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的道理,在前不久,他又与妻子签定了第二份十年“书法合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祝愿孙陆早成大家!也相信孙陆能成为大家。 (王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