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家住纺织城

2023年10月14日

□文/金瑞麟

“老西安”都知道,古城西安刚解放时,仅有一家“大华纱厂。然而从1952年动工修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在古城东郊白鹿原下、浐灞之间,建成一座具有全国最先进生产设备和最新生产技术的纺织工业基地,而这就是后来闻名中外的西安纺织城。我家,就住在这里。

白鹿原下,浐河之滨,是我们先民最早定居之地。远古时期的灞浐流域,山峦起伏,河网交织,这里水沛草丰,鸟鸣于林梢,鹿鸣于原畔,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宝地。因此这里才成了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倘登上白鹿原,俯瞰纺织城,美景当尽收眼底:遥望浐河如练,飘然北去。而在河西之滨,一字并排横亘于蓝天白云之下的锯齿形建筑,是西北一印、国棉三、四、五、六厂的高大厂房。而被林荫,花草掩映的纺东街、纺正街、纺西街亦并排由坡上而至坡下。而纺正街最为繁华,店铺如云,高楼耸立……更让人惊异的是,纺织城的周边环境也在日新月异。记得我五十年代中期初来时,几个大厂的四周全是荒野,就连进城也很不方便。可现在你看,公交车、电车四通八达,而拓宽后的长乐东路、咸宁东路,更是缩短了纺织城与市区的距离。已经建成的半坡湖度假村及正在建设的浐河公园和浐河水上活动中心,因其“以绿为主,绿水相融,房在林中,人在绿中”而备受市民青睐。就连昔日干旱缺水的白鹿原,因陈忠实的一部同名小说也成了投资开发的热土……

不错,纺织城有过辉煌的过去,它为改变陕西纺织工业长期的落后作出过巨大贡献,也为西北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以纺织为主要产业的纺织城,亦经受了洗礼和考验。如今的纺织城,已非昔日的“女儿国”,除有纺织外,还拥有化工、电力、建材、机械等行业,并已成为一个拥有十多万人口的卫星城市。为让纺织城展翅腾飞,再为古城增辉添彩,党和政府在城市建设和投资开发上都没有忘记纺织城:新修成的西康铁路跨灞河,从白鹿原下经由纺织城而穿越秦岭;西蓝高速公路以及正在紧张施工的绕城高速公路,规划中的西康高速公路,也都要经由纺织城。还听说,新世纪规划中的西安地铁,也要把纺织城当做起(终)点站哩…

家住纺织城,有喜亦有忧。自豪过,也失落过。但我相信,纺织城的未来是美好的,因为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纺织城人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拼搏精神,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三秦大地上,谱写新的一页。

上篇:刘佩奇的戏外人生
下篇:婚姻的代价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1/2001112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1/21/30500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