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老养小”,恓惶泪

2023年10月14日

姚志和老人是宝鸡某大型企业的退休职工,由于是1984年退休的,他的退休工资只有320元。然而老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干了大半辈子工作,本想老来颐养天年,却必须硬着头皮再把“衣食父母”当下去,原因是儿子女儿均已下岗,一家五口人张着嘴都等他那300多元钱养命。

实际上,这种如姚志和一样遭际的老人大有人在,问题是,谁来关注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心健康?

被遗忘的角落

据西安市企业调查队调查36家企业的结果显示,1990年以后退休的职工月养老金400元以上的占6%,而1986年至1990年退休的职工月养老金低于350元的则达94%。由于退休老职工身体机能老化、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较大,实行医改后,个人医疗负担更大。加之担上“养儿育女”这码子事,“衣食父母”的责任令他们愈加衰惫憔悴,其生存状况可想而知。仍以姚志和老人为例,其工资分配明细帐目为:月水电气费30~40元,两外孙孙子零花钱50元,一家五口人油盐酱醋米菜钱150元,余下几十元作为储备为外孙孙子交学费。至于看病就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姚志和老人身体每况愈下。

这下倒好,老人们的养老金不得不成了一家老小的活命钱。难怪有些老人说:我们赶上了奉献的年代,却赶不上好待遇的岁月,但有什么法子呢,总不能让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沿街乞讨去吧?

“老养小”的背后

以某企业为代表,由于效益日微,职工大量待岗,600余人的厂子竟待岗400多人。由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职工技能单一,加之厂方规定待岗人员每周一必须到厂办报到,否则便除名,这些待岗人员只能偶尔领一点生活费,没有门路可以再行创收,不吃老人的“养命钱”吃谁?虽说分自己的父母亲一杯羹天经地义,但儿女们于心何忍——不忍又如何?于是老少济济一堂,巴望那300余元钱藉以维持生存。

老人渴望“减负”

善良的老人们隐忍以待,可以不去看病,可以自己少吃一点,但实在腰包瘪而又瘪,“衣食父母”已无力再承当下去了。何以竟无人关注他们的凄苦?

归咎于整个就业环境差、企业效益差、贫困职工技能差、保障政策有偏差是必然的,这是事实存在的客观因素。老人们希望从“老养小”的重轭里解脱出来,作儿女的又何尝不愿自力更生呢?他们在为未报哺育之恩反而再次依赖父母而感到羞辱。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及各界人士关注这一令人痛心的“老养小”现象,切实从改善就业环境、发掘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对这一部分贫困线上的青壮年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培训、就业援助,为老人“减负”,另外还应尽快提高这一部分早年退休未按现行养老制度实行社会化发放的老人们的养老金水平,以真正起到保障老人生活的作用。

■本报记者 宋宗合

上篇:没有了
下篇:多跟不喜欢部属在一起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1/22/30504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