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蛇年即逝,又到了各家上市公司年末“突击重组”的时候,然而在管理层不断加强监管力度,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今天,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依然停留在仅仅为了扭亏、摘帽而进行的报表式重组中,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忧虑。
例如ST鞍一工日前公布的一纸几天就赚9000万元的公告,就让对今年年末资产重组尚存期望的投资者大跌眼镜,这家于1994年初即挂牌上市的老牌国有企业,近几年来从虚假辉煌走入彻底衰败,尤其是这两年公司几度在亏损边缘沉浮,又几度通过重组而勉强挣扎,而今年ST鞍一工的手段更令人叹为观止:将一块土地评估增值10倍后卖给关联企业,从而净赚9000万元。这样的资产重组,又岂能让投资者放心!
无独有偶,目前ST黄河科、ST猴王、ST黎明,以及中商股份、津百股份、首创科技等一大批上市公司纷纷推出的各种置换、换股东及卖家当的重组方案中,以“突破重组”来粉饰报表的意图不言自明,并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在今年年末的资产重组中,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新现象,即一些刚刚成立的新公司出面重组上市公司。如四川一上市公司,即将迎来的新股东是今年7月刚刚成立、注册资本仅有4000万元的企业;而即将入主东北-ST公司的大股东,也显示出其资产刚刚到位,公司尚没有盈利记录可考究,一些身份不明底细不详的新面孔纷纷借壳上市,迫不及待地登上证券市场的大舞台,它们的表演着实让观众捏了把汗,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上市公司耗时数月却与新股东不欢而散的局面,更给年末资产重组的这场大戏平添了些许变数。 (清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