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总理在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强调,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绝对不做假帐。此言振聋发聩,切中时弊,一时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人们普遍拍手叫好:总理说得好!
其实,“不做假帐”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只有“不做假帐”,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然而,曾几何时,假帐现象弥漫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一些企业在经营中,往往有几本不同的帐,以应付不同的部门。甚至一些经营者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衡量标准也发生扭曲:看做假帐的水平几何!去年,国家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15.68%,各类违纪违规资金达1000亿元。
人们应该看到,造假帐,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是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的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务人员做假帐分不开。试想一下:假如没有假帐,岂能有中国股市上郑百文、银广厦等一批上市公司“虚火发烧”从而引发的上市公司信用危机?假如没有假帐,近些年一些“闪亮登场”的国有企业的大贪官:储时健、禹作敏、姜琦、李国庭、葛存茂及陕西的豪赌大王周长青,何以能长时间的呼风唤雨,为所欲为?总之,是假帐庇护了一切丑恶的东西,是假帐让这些经济生活中的“恶三花”如罂粟一般在疯长中绚丽夺目。
当然,要根除假帐也不是不可能的。首先要有一种疾假帐如仇的社会大环境。企业要以法经营,以法纳税,严格内部管理,并以此做为在市场经济立于不败之地法宝。这样才能为财会秩序的建立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作为会计人员要有勇气将诚信放在首位,有勇气对假帐说“不”。财会人员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做假帐、暂时可能会得罪上司而“失宠”,甚至可能会遭排打击乃至丢饭碗,但要明确和上司沆瀣一气做假帐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再次,根除假帐的时机已经来临。随着中国加入WTO,会计作为国际贸易交往通用语言,必须按国际惯例发挥其中介作用,这为我国实理会计的国际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财会人员要抓住契机,增强信心、杜绝假帐,在市场经济中发挥财会人员的巨大作用。 (史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