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喜忧参半看改制

——我省国企改制面面观

2023年10月14日

据来自省体改办的相关资料表明,我省从1986年第一家股份公司成立到现在已有15年了,经过这10多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已批准设立股份公司245户,股本总额达到183亿股,共筹集资金140亿元。这其中,依托高新技术成果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改制成效最为显著,呈现一派生机。

据了解,全省参与改制的企业共有165户,完成改制企业85户,股本总额达到46亿股,共筹集资金30亿元。其中今年批准设立的股份公司36户,共吸引投资6.1亿元。

众所周知,我省科技力量雄厚,但对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多数科研机构长期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以致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我省高校校办产业和科研机构拥有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具有一定成长潜力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加快了一批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对全省经济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眼下,正在改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尚有80户,还有20多户企业正在酝酿改制。

在企业改制的显著成效中,民营科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表现突出。作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截至去年底,我省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8084户,技工贸达到366.3亿元,上交税费16.56亿元,出口创汇1.54亿元。通过改制,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据分析,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新增产值中,80%是由民营科技企业完成的。这已成为陕西经济去年的亮点所在。

尽管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但前进的步伐迈得并不轻松。随着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矛盾也陆续暴露出来,使其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国企长期以来肩负着众多的社会职能、政府职能,从计划生育、吃喝拉撒睡等都要负责,如今更肩负着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的责任。这种沉重的包袱,使大多数企业资金短缺,设备落后,负债率高,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有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致使其改制方案难以实施或中途夭折。而股权的不合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一部分改制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同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代表并不是出资人,大量国有资产无人负责,出现了一批“翻牌公司”。全产权出售的企业股权过于平均,经营者持股与职工差距不大,没有持股集中的社会法人,制约了企业的重大决策。另外,改制成本大也是事实。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收费项目多,数额大,如资产和土地评估费用、土地契税、出让金、房产契税等累计近百万元;有些执法部门以查代管,以罚代管屡禁不止。而有些改制企业的董事会人员的构成不合理,或不好协调,也使得在实际运作中不能真正形成有效制衡和科学决策。以上种种,都是国企改制亟待解决的症结所在,而如何规范企业改制,促进股份制企业发展,就显得意义非常。 本报记者 李明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1/20011129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1/29/30529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