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强村富民担大任 小康路上带头人

——记西安市灞桥区黄邓村党支部书记刘权军

2023年10月14日

“灞河柳影”,这曾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黄邓村就位于灞河北岸。过去,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这个村不仅甩掉了穷村的帽子,而且被灞桥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小康村”、“文明单位”,被新闻媒体竞相宣传报导。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何而来?这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刘权军。

1984年以前,黄邓村很穷,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根本谈不上。因此,当时村上出进连一条象样的道路都没有。这年4月刘权军上任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上任后,他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在了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事业中。首先在全村通上了自来水,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随后,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改变村容村貌,几次修路,实现了全村道路柏油化,安装了路灯。时刻将群众发家致富挂在心上的刘权军,在发展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他开拓创新,提出并实施“三”转“四”工程,始终认为农民的出路在于“水利”和“电力”。他率领大家完善水利。在全区打响了高效节水工资的第一炮,建成并实现了500亩农田喷灌工程;加强农网改造工程,全村仅变压器就增加到7台,容量创下灞桥区第一。在这些工作中,刘权军经济亲临一线,为了赶工期定度,他废寝忘食,曾经四天四夜连续工作,几度劳累昏倒在工作中,但又重新爬起来继续工作。

他带领班子成员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种植猕猴桃,多次举办培训和学习班。并让党员包户,致使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区第一,为了猕猴桃储存,在全村修建了54个冷库,创下全区历史之最,从而,使猕猴桃在2001年减产的情况下群众收入不减。

作为党的一名基层工作者,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他十分注重加强“双文明”建设工作。号召树立良好的村风村貌,每年花数千元订各种报纸刊物,从而使全村“五好家庭”层出不穷,文明礼貌之花常开,村秧歌锣鼓队多次代表区出外表演并获第一。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又给村上老人生活给予福利补贴。为了村上教育事业发展,刘权军千方百计筹资并自备资金数十万元,重新修建变村办小为完全小学,同时设立了“人才奖金”,致使黄邓村成为全区有名的“秀才村”。

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刘权军励精图治、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老大难村,改善建设成了一个现代文明干净,整洁的新村,并迅速进入到“双文明”建设发展的快车道,他突出的贡献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被评为镇、区先进党员、标兵党员,镇、区党代表、人大代表及省人大代表。

上篇:“老公把咖啡端到床上!”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2/200112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2/07/30564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