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多因致成“悲果”仅靠百元专家津贴“苦过”

猕猴桃“秦美之父”张清明“断饷”十余月

2023年10月14日

“猕猴桃大王张清明已断饷十多个月了!”在周至县和西安市为猕猴桃搭台唱戏搞推销和招商引资的季节里,记者却得到“秦美”良种的培育者张清明陷于困境的信息。

在最近的采访中,从周至县的果农、县上的干部职工以至来自省市的猕猴桃专家,都证实了确有其事。据介绍,今年66岁的高级农艺师张清明系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1984年周至县猕猴桃试验站成立后,他带领职工建房造地,打井修渠,硬是在周至的黑河滩上建起拥有300亩地的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试验基地。十多年来,张清明承担过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5项,获得省、市科研成果12个。尤其是他历时十余年,行程万里路,从秦岭深山野生猕猴桃资源中精心选育出的“秦美”品种,于198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向全国推广的良种,仅在周至县就推广栽植13万亩,年产值两三亿元,一年为县财政增收千万元以上。在全国推广30万亩,占到全国猕猴桃栽植总面积的40%以上,十多年来社会经济效益达数亿元。为了选育这一良种和在全国培育市场,该站多年已分别贴资30多万元和40余万元。加上近年猕猴桃收购价急剧下降,使该站经济效益成10倍地下跌,现在已陷入了负债累累、举债经营的困难境地。

记者就此事采访张清明时,这位国家科技成果奖获得者也是满肚子苦水。他说试验站尽管评估资产时评估了800多万元,但多年来一直是无偿为果农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提供的种苗也是廉价供应。近年由于猕猴桃市场的变化加之经营项目单一,致使站上经济极为困难,正常的科研和生产难以维持,负债达132万元,单位处于崩溃边缘。无奈,他只好将120亩租地务的猕猴桃园子还给了村上,将站内的54亩园子承包给8名职工,但仍难以摆脱困境。张清明说,从2000年5月至今,职工已有17个月发不出工资,临时工工资和肥料、农药均为暂欠。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就靠市上发的每月100元的专家津贴,其困苦可想而知。

在张清明的试验地,记者参观了他正在培育的猕猴桃新品种和引进的美国黑莓,以及早熟葡萄、沾化冬枣等优势项目育种基地。老张说,这几个项目推开两三年后,年产值都不下200多万元,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今年初,他为解决急需的30万元生产费用和18万元的拖欠工资、肥药款,专门向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打了报告,但一直不见回音……

周至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试验站的困难县上领导也知道,县委郭书记年初还专门批示给试验站拨过1万元“救命钱”。但由于该站的管理县上原来定的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而且县上同类的单位不少,好多职工生活也很困难,张清明本人的问题也不好解决。面对重重困难,张清明这位超期“服役”的老专家仍不改初衷。他说:“试验站现在就靠这100亩滩地撑着,我就是饿死也要守在这里!一旦人撤光了地让农民占了,那百余万元的外债靠啥去还呀?”

鉴于陕西在中华猕猴桃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推出新的良种已成为推动这一产业参与世界猕猴桃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省上和西安市能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支持和帮助张清明和他的试验站度过难关。

本报记者 杨明洲

上篇:没有了
下篇: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2/12/30574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