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九九年农历正月初五,小窑沟村春节文艺演出队的全体队员给他们的好支书拜年,演员们扭着大秧歌,伞头唱到:“小窑沟村民有福气,咱村有一位好书记,他为咱村民谋利益,全村老少拥护你”。在场的全村人也同时唱起来:“全村老少拥护你”。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的确,伞头代表本村村民唱出了群众的心里话。小窑沟村从一个“烂杆村”变成地级小康村,群众过上好日子,就是因为有一个42岁的好支书——郭圣鹏。
绥德县满堂川乡小窑沟村位于乡政府南部,距307国道绥吴沿线1公里处的小山沟里。全村122户、502人,人均耕地3亩,条件不错,但从前发展并不咋样。直到198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仍在400元上下徘徊,有好多户人家的温饱问题都没解决,集体积蓄很微薄。村上民事纠纷不断,社会治安极差,干群关系紧张。
群雁高飞靠头雁。党员和群众把期望与信赖的目光投向了共产党员郭圣鹏。郭圣鹏1976年入党,高中毕业后先后任过村会计、村主任,83年当村民办教师,执教6年多次被县、乡评为模范教师。
1989年10月,他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穷村烂村,村民的生活艰苦,郭圣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舍小我成大我,决心带领全村人民治穷致富奔小康。他说:“我郭圣鹏当支书为的就是全村家家户户都有好日子过。干,我就要干出个名堂。”
第一件实事,解除不合理果园承包合同,增加集体收入。原任村干部将集体62亩果园承包给了几户村民,其中有一名是自家大叔。承包费太低,承包时间过长,群众反映强烈。他上任后,首先不顾亲情,解除了原承包合同,当年公开招标承包。结果将果园以年承包费35000元,4年总计14万元进行了重新承包,增加了集体收入,为办好其它实事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二件实事,修补大坝,增加群众收入。该村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大面积的山地只能靠天吃饭,他上任不久,积极争取资金17万元,并动员全村村民投工投劳,按期完成了补坝、打坝工程,还新修了三条长110多米的排洪道。这其中最让村民难忘的是1993年5月20日那个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雷声惊醒了熟睡的郭圣鹏,他立即起床,连上衣也没穿就打开喇叭,叫上全村男劳带上家中的袋子和工具迅速到水草沟抢险大坝。并率先跳进洪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大坝保住了,而郭圣鹏的腰部留下了伤残后遗症。但从此全村人民的粮食收入因修补大坝而增加近两倍。
第三件实事,维修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上任后,他对破旧不堪的校舍进行了维修,并新修了3间教师办公房,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群众为之拍手叫好。
多年来,郭圣鹏时时想群众所想,处处急群众所需。所办实事好事何止以上三件?九五年,他自筹资金1.2万元,为村上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村上缺水打井费用高,他四处奔波并在榆林地区烟草公司领导的关心下,为全村共打井50眼,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同时还可以浇灌部分果园,自来水普及率接近75%。好支书郭圣鹏为村上所办的好事实事已不计其数……
“实干加巧干,致富保准有希望”。郭圣鹏曾经这样说,也这样做。上任后,他按当时的发展状况,动员全村家家户户大上果树。并在当年冬季,对全村的土地进行了调整,给每家每户都调整了一块人均1亩的上等土地,用于栽植优质果树,响应国家号召,今年退耕还林800多亩。现在每户栽植的优质苹果树和枣树,已进入了盛果期,每年的金秋季节,家家户户硕果累累,人均仅苹果和红枣就有近千元的收入。群众说:咱们有这样的好收入,全凭咱支书的好点子。是的,小窑沟村有郭圣鹏这样的好杆子,加上他的好点子,小窑沟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均收入到世纪末已增至近两千元。
小窑沟村的变化闻名绥德县,郭圣鹏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他多次被县、乡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1997年榆林地委命名为小康村。1997年、1999年和2000年分别被榆林地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2000年被评为地区劳动模范。进入新的世纪,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又有新蓝图在他的心头不断升起。 张磊 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