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云的名字对全国乃至国际造纸专业界来说并不陌生,她不仅是我国制浆造纸界有突出贡献的一名专家、还担任中国造纸学会理事、陕西省造纸协会理事长、陕西省轻工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造纸学会涂布加工纸专业委员、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今年9月10日,在省政府召开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她从省领导手里接过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证书,她深深知道,党和政府给她的荣誉是对她的肯定。作为西北轻工业学院特聘教授,造纸工程学院院长,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带头人,她——
挥洒青春写人生
张美云教授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82年1月当她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时,学院领导特意选拔她留校任教。当时,国家刚刚经过10年浩劫,各个行业都大量需要人才,她放弃了分配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到国家机关的重要岗位从政的机会,毅然选择了留校。前几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留校的教师不甘学校的清贫和寂寞,纷纷出国或下海,一家中港合资的纸业公司曾以年薪10万元的优厚条件聘她任公司科研所所长,她动摇过,斗争过,最后还是被她婉言谢绝,她说:“我舍不得自己的母校,舍不得自己的学生,舍不得离开教师工作岗位。”就这样,她先后两次放弃出国的机会,多次放弃经济收入丰厚的岗位,在教学第一线一干就是20年。
她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重点大学的专业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是常流不断的“井水”。只有不断的学习积累,不断地钻研探究才能使自己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博,也越来越精深,才能不愧于学生的期望。然而科学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这不仅因为科学本身是一项探索进取的事业;而且它还受经费、条件、手段、人员、场地、外界配合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此,她不知牺牲了多少个星期天,节假日和常人所拥有的天伦之乐,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
她的教学生动、直观,深受学生欢迎。她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纸样及各种纸病纸样,制作成活页样本集,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辨别纸的质量好坏;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坚持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题目既有标准化试题,又有专题综述、配方制定等。她的课听起来思路明晰,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给人留下清爽而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质量测评中,多次排名第一。每次毕业设计分组,研究生选择导师,她总是被争抢的对象。她先后获西北轻院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一等奖、优秀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奖等各种教学奖项8次。
西北轻院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在全国同专业中第一个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研究生的质量一直较高。张美云教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实验课时,十分重视从专业科学前沿和实践中吸取新内容、新信息,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对研究生的论文指导上,张美云教授更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从选题、实施、调整到成稿、修改,每个环节都精心指导。她不仅对内容、思路进行指导,甚至一个不通的句子,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都不放过。她认为,只有现在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保证这些青年在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后,会把它燃得更加光明灿烂。
张美云教授十分注意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的成长。她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有一次,在学生临近毕业前夕,她发现许多同学一谈起就业方向都说“非大城市不去”。针对这一现象,她以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体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与自身相适应的理想目标,她告诫同学们,只有目标定位准确、切合实际,并不懈努力,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她的话在毕业生中引起极大反响,使一部分同学放弃了原有的想法,愿意到基层工作,表示要为造纸事业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张美云教授为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她常年坚持自学,并自费到西安外国语学院进行强化训练,通过了出国人员WSK考试。1999年,年过40的她又毅然考取博士研究生并通过国家CET—6级考试。持之以恒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回报,1997年被陕西省人事厅作为跨世纪人才列入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在我院处级干部考核中脱颖而出,在100多位处级干部中排名第一。她的业务能力在全院师生中有口皆碑,多次被学院授予“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称号。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制浆造纸工程是一个应用型学科,毕业设计尤为重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张美云教授总结了一套使毕业设计规范化的做法。她认为:毕业设计指导书是规范化的纲领,现场实习和收资是规范化的基础,实物化设备图集是规范化的措施,精心负责的指导是规范化的保证。为此,她不辞劳苦,深入工厂、设计院,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编写了新的《制浆造纸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对设计内容与深度、程序、图幅、标题栏、答辩组织、成绩评定等都作了严格规定。这是全国同专业第一本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在院内出版后,不仅受本院学生欢迎,而且也倍受国内兄弟院校的同类专业的青睐。该成果获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国内教学会议上交流后,正逐步在本专业推广。
针对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她与科研室老师一起提出了在毕业生中搞小型科研技能训练的新思路。学生用2~3周时间,完成选题、收资、制定方案、试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经过实践,深受学生欢迎,弥补了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没机会进行科研的缺憾。在教学中渗透了科研,科研又促进了学生毕业设计水平的提高,这种创新教学法在学院起到了示范作用,获得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学殿堂露锋芒
在科研工作上她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价值直接体现在生产实践上,科研工作应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有一年暑假,张美云教授带课题组的老师为山东某纸厂做工程设计,由于工期紧,一连几十天她都伏案绘图,每天至少十几个小时,后来她的腰只要弯下去就起不来,每次变换姿势都须别人帮忙,即使这样她也没有休息,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她非常注重科研和技术推广,近几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5个,实际到位经费80余万元。其中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造纸用高效助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经鉴定综合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成果已先后在银泉纸业、兴平纸厂等应用,纸厂年增效益180万元;部级攻关项目“提高聚芳纤维纸性能的研究”,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轻工业局轻科项目“新型高档育果袋纸的研制”,经部级鉴定综合技术水平为国际先进。被科技部列为2001年国家级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现已在国内建成3条生产线,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次争取到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西部优果工程配套技术——强化育果袋纸功能性的研究”;“非木材纤维自催化乙醇法制浆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近几年她主持横向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项目8个,经费100余万元。其中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的企业委托项目“覆铜箔层压板原纸技术”,1995年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新产品奖。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建成投产3条生产线,三个厂年增产值9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
作为项目主持人完成的部级项目“新型高档育果袋纸的研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分别在宝鸡五一纸厂、户县余下纸厂、山西银湖纸厂建成投产3条生产线,年产值5400万元,利润104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陕西省是苹果生产大省,该项目推动了套袋技术在省内的推广应用,对提高苹果质量有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张美云教授的科研成果经技术鉴定获得了各种奖项,她本人也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胡麻漂白浆的抄造与成纸特性”,1998年获陕西省轻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龙须草制浆与系列新产品开发”,1999年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造纸制浆立式蒸煮锅”,1999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新型高档育果袋纸的研制”,2000年获陕西省轻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0年被户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对户县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
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而生命的价值则用贡献来衡量。张美云教授在学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几年来她还出版了《纸加工原理与工程》、《常用非木材纤维实用造纸技术》、《加工纸与特种纸》、《纸板技术》、《制浆造纸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等专著和教材5部,共计80万字。其中《纸加工原理与工程》是国内第一部加工纸方面的选修课教材,一经出版就立即被许多院校采用,现已再版3次。她还在《中国造纸学报》、《纸和造纸》、《广东造纸》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ISTP收录3篇、CA收录4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曾赴芬兰、瑞典等造纸发达国家参观访问。
面向未来再攀登
张美云教授的工作职务几经变迁,使她成为兼行政、教学和科研于一身的忙人,稍有不慎,就容易顾此失彼。有人说,她是个善于抓管理的人,小事放得开,大事抓得紧。其实,这决不是个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方法的背后,体现着她强烈的责任心、严格的原则性和立身行事须廉洁奉公的宗旨。她时时感到自己肩头的担子的沉重,身负责任的重大。一种无形的声音在催促着她、激励着她,这便是她对母校的承诺,对母校的责任和挚爱。1997年她担任造纸工程学院院长以来,团结系领导一班人,依靠全系教职工,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狠抓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带动全系的各项工作不断前进,在硕士点评估、重点学科及博士点申报、奖学金及教育基金设立、教学督导员制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纪律检查制度、形象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学科建设、成人教育的发展、职工生活福利的改善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本单位里的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全系教职工的肯定。造纸工程学院成为西北轻院对外宣传的窗口,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称赞,被省教工委评为“创佳评差”最佳单位。
造纸工程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但是资金缺乏,设施落后,为了给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建设筹集资金,1998年她利用校庆的机会,与学院其他领导一起南下北上,走访了200多位校友,拉到赞助79万元;她还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争取到100万元的科研基地建设费。三年来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20多万元,完成了陕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纸浆及纸张品质检验认可实验室的两次认证和建设,建成了学院唯一的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即“陕西省造纸技术及特种纸品开发重点实验室”,建成了我院装备水平最高的造纸学科计算中心和多媒体学术、教学中心等项目,使制浆造纸工程学科的综合实力有了较大提高,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创造了条件。
她除了自己刻苦搞科研,还鼓励教师搞好科研,多出成果,张美云教授在造纸工程学院率先设立了科研奖励基金,对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等给予奖励,她还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争取各种奖学金。从1998年至今,她所领导的造纸工程学院设立了“红塔仁恒纸业教育基金”、“曹光锐奖学金”、“胡氏家庭奖学金”、“华金纸业奖学(教)金”、“美利纸业奖学(教)金”等6个奖学(教)金,学生奖学金受助面扩大了,教师的福利待遇也提高了。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了广大教师钻研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科研从自生自长的自然状态转向产学研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张美云教授今年才40出头,她还年轻,她虽然在我国造纸学术界已崭露头角,成绩骄人,但是,她脚下的路还很长。她说:“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淡泊名利,积极进取,为我国造纸行业做贡献。”路,在她脚下延伸。
侯曼 李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