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即将正式实施之前,常年疾病缠身的康莉(原名康宝莉)却为职业病的诊断犯愁,她拖着病弱的身体四处奔波寻找当年一起工作的见证人。庞大的医疗费用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而且精神上也备受折磨。失望之余,她期盼《职业病防治法》能早点实施。
调入省物产集团物业公司之前,康莉曾调动过两个工作单位。据她本人讲,1971年招工进入西安某化工厂工作,分配到涤纶车间缩聚工序当操作工,以后又在另外两岗位上继续干操作工。据康莉说,当时的厂房是由一个旧仓库改建而成,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工作条件恶劣,工人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气体,厂内植树竟难以成活。
在厂里工作了几年后,康莉脸上长满了黑斑,后来发展到头昏、麻木、乏困无力等症状,到市中心医院职业病科进行了诊断,又住进工人疗养院职业病科治疗。当时她想换一个工作环境,情况也许会好转,于是调入了西安高压开关厂,后来又调至省物资局综合公司)。
在新的工作环境,康莉的病,仍时重时轻,只得长期服用中药以求减轻痛苦。几十年来,在医院、家、单位三点一线来回循环,其间的苦痛只有她自己才能深深体会到。
今年,康莉的病情急剧恶化,走路都摇摇晃晃,气喘不已。9月初,刚住进西安市中心医院检查时,血色素只有3.8克(正常人在13克以上),据主治大夫向记者介绍,当时如不及时治疗,即有生命危险。要作进一步的诊断鉴定,必须要有康莉原工作单位化工厂出据病人的职业史。
问题恰恰也就在这时出现了,康莉为此颇费周折。化工厂出据的两份职业史证明过于简单,不能说明问题,当年曾在一起工作过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出据的证明,又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康莉的职业病鉴定就因这张职业史证明搁浅。
近日,记者同西安市总信访办的同志到康莉曾经工作过的化工厂,一切都物是人非,新厂区窗明几净,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康莉曾提到的生产流程早已关闭,和她一起工作过的人,大多都或退休或调离。接待我们的人员称,康莉的事时隔太久,好多东西都无从查起,但是厂里对此很重视,将继续走访一些当事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出一份证明。
几十年来,为治病康莉花去了所有的积蓄,这次住院的1万余元医疗费,大部分靠亲戚接济。由于长期患病,康莉至今还孑然一身,谈及往事,苦不堪言。《职业病防治法》明年5月1日才正式实施,如果没有单位出据的职业史,那么,她只有等待。可是沉重的医疗费负担,能让她禁得起这种等待吗?
■焦晓宁 朱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