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生百病,有病就得找医生,而进了医院就得听医生“摆布”,问题是医生的“摆布”多数时候并不令患者心悦诚服,因为目前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态度、药品价格老百姓不满意,尽管医院一直在改革,让“上帝”有种自豪感,可实际上,医患双方在理解与融合上始终不能同步,医疗服务让患者欲说还休。
一位大学老师带10岁儿子在西安一家大医院就诊,接诊的大夫倒是挺热情,做完B超告诉父亲,儿子患了肾结石,主治大夫开了300多元的药品,在药房取药时,父亲惊讶地发现,发给10岁孩子的药竟是治疗心脏病的,一番查实,系发错药品。本身就对孩子患病心有疑虑的父亲就在同一家医院再做B超、检查,排除了肾结石,一家医院竟两种诊断,最后换了一家医院,证明第一次乃误诊。服务质量老百姓有意见,服务态度也让老百姓心里憋得慌。笔者曾陪家人在省内一家医院就诊,专家窗口赫然挂着一名医的牌子,可过了上班时间一个多小时,名医还未到来,到挂号窗口去寻问,挂号员不耐烦地说,等着吧。换了一家大医院,看病倒是挺快,可交费时遇到了麻烦,和诊室同处一层的收费处下午4点半就要关门,收费员让去一楼大厅交费。一楼大厅的收费员这个说要下班,那个随手就关窗,且态度极为生硬,窗外排队的患者立即乱了队形,不交费检查就做不成。而医院的时间表上下午6点下班。后来这家医院的领导说,他们还经常组织员工政治学习,改善服务质量、态度,可奏效不大,领导也很头疼。难道,患者在生病时求助于医疗时,就该领略生冷的态度。看病,是花了钱买服务,这难道也有错。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