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真诚坦荡赤子心

——记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教授

2023年10月14日

(上接一版)

攻关能手

“最大的享受莫过于解决一个技术关键,最值得骄傲的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研制出国家急需的产品”。这就是冯培德在航空惯导技术领域里不惧艰险,不惜代价30多年如一日奋力拼搏所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

在惯导系统调试过程中,大家反映“400周干扰”问题解决不了,成了拦路虎,冯培德到实验室观察试验结果,凭着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终于发现所说的“400周干扰”实际上是372周,并不是外界干扰,而是陀螺章动引起,问题找准后,他又带领大家奋战三天,解决了章动阻尼问题。一次,试飞现场反映安装架刚度不够,需要修改设计,可第二天飞机还要试飞,冯培德听到消息后马上组织紧急会战,6点钟下班没人离开试验室,8点多钟他们才腾出一点时间享用食堂送来的盒饭,午夜后科研人员又开始紧张的装调。第二天清晨6点,干了一夜的一位青年主管及时把产品送回试验现场,一位总公司的主管工程师在现场激动地对冯培德说:“你们这样拼命干,使我想起了1958年的挑灯夜战。”冯培德也感慨地说:“我们就是要靠这样一种争分夺秒的拼命精神,为振兴祖国的航空事业拼搏,也只有靠这种高速度、高效率,才能后来居上,与那些今日的‘强者’一比高低”。

报效祖国

冯培德清醒地认识到,技术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不小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他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时机,广交朋友,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十几年来,美、英、法、德、俄等10多个国家200多名专家学者,先后来618所访问,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618所也多次派团出访,在国际交往中扩大对外影响,为投入国际大市场参与竞争奠定了基础。一次,618所与国外专家联合做试验,由于对方准备工作不充分,冯培德便亲自主持双方专家讨论两小时,然后组织我方人员奋战一天两夜,完成了全部试验线路,并在三天内完成了测试。这一情景令外国专家大为惊奇,他们感叹地说:“这在我们那里至少也得10天时间”。

1983年,冯培德在美国完成研究工作后,有人向他谈起如果留在美国参加一个项目,年薪可达4万美元,对此,他一口回绝。因为他十分清楚,没有党和人民的培养就没有他的今天,他的知识和技能既不应单纯作为谋生手段,也不能作为向党讨价还价的本钱。

冯培德作为一所之长,提出了“面对市场学游泳,眼睛向内练硬功”的口号。这些年来,618所年年有新招,步步走新路,出现了“科研生产超负荷,市场前景大开拓,经济效益大增长”的喜人局面。惯导专业从过去一项型号任务,发展到现在为空军、海军、炮兵、陆航等配套的11项型号任务。过去每年调出一、两套样机,现在一年交付几十套产品,去年的合同额比1985年增加了20多倍。

该所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企事业单位”、“有突出贡献单位”、“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军民结合技术开发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本报通讯员 杨银锁

上篇:广告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2/2001122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2/28/3063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