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钱钟书追本求源

2023年10月17日

□文/李新格

钱钟书是现代著名的学者、作家、诗人。开蒙于过嗣的伯父,七八岁便能阅读家中的藏书,十四岁贪婪地浏览了大批通俗文学杂志。考入大学西洋文学系后,喜欢博览中西图书。留学英法回国后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蓝田师范学院教授。五十年代初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平生喜爱读书,“只要有书可读,别无所求”,人谓“书痴”。著有《管锥编》、《谈艺录》、《围城》等。《围城》在四十年代出版后,倾倒读书人,当时有“交谈不说《围城》记,纵读诗书也枉然”之说。另有小说集、散文集、学术著作等。

追本求源读书法是读书时发现问题,联系多种读物,经过分析、比较、求证、最后求得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钱钟书的成就,同他这种高明的读书方法是分不开的。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批评毛奇龄错评苏轼的诗句。苏轼诗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毛奇龄评道:“定该鸭先知,难道鹅不知道吗?”袁枚很生气,认为照毛奇龄的看法,那《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是错误的,难道只能雎鸠,没有斑鸠吗?”袁枚和毛奇龄这场笔墨官司,谁是谁非,一般人看看也就过去了,但钱钟书不这样看。

钱钟书找出了《西河诗话》卷五来,要看看毛奇龄原话到底是怎么说的。毛奇龄的原意是:苏轼诗是摹仿唐诗“花间觅路鸟先知”句,但摹仿得很拙劣。人在寻路,鸟熟悉花间的路,所以鸟比人先知,而水中动物都能感觉出冷暖,苏轼说只有鸭先知,就不对了。

莫非是苏轼的诗句弄错了,钱钟书并不罢休。他又找来苏轼的原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原来苏轼是题一幅画,画面上有竹子、桃花、春江、鸭子,所以写“鸭先知”。看来,苏轼并没错,还是毛奇龄错了。

为了进一步将问题弄清楚,钱钟书又查出了唐人张渭的原作《春园家宴》:“竹里行厨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人在花园里寻路,不如鸟对路那么熟悉,这是写实。而苏轼说鸭先知水暖,是写意,意在赞美春光,这是对画面意境的升华,是诗人诗心的独特感受,应该说,苏诗“鸭先知”比张诗“鸟先知”更高明。

最后,钱钟书又引用了《湘绮楼日记》(卷二六)中称赞苏诗是“上上绝句”的话,作为佐证,才下结论,认为毛奇龄是错误的:“会讲理学的,讲诗往往别具心肠,卑鄙可笑,不懂得东坡苦心。”

从这个事例不难看出,钱钟书这种实事求是,深钻细研,着眼于各种作品之间的对比联系的读书方法,有助于培养人们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人们慎思慎取的能力;有助于博采众长,举一反三,进行新的推理和新的想像等多种思维功能的锻炼。

上篇:可悲的赵薇
下篇:周庄印象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1/14/32459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