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不少院校面临毕业生“分配难”的形势下,铜川煤技校的毕业生却成了企业的“抢手货”,实现了毕业生零储存,不少毕业生还被航天、航空和军工企业录用。
记者就此去该校采访时,教务处的梁主任证实确有其事。他说,他们学校1999年以来招的3届487名毕业生已全部安置,除铜川矿务局及下属单位接收261名外,跨系统跨行业安置的有:西飞公司110名,航天部的067基地39名、向阳公司22名,西航公司20名,北京科贸公司还接收了30名。
铜川煤技校作为铜川矿务局办的技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减员增效,一度也出现了“招生难、分配难”的问题,2000年仅招生46人。面临巨大的办学压力,学校一班人经过缜密的用人市场调查和对学校现状分析,确立了“立足煤炭、面向社会”的办学方针,提出“教好、管好,服务好,安置好”的目标。学校在内抓调研集信息,外抓联系保安置的同时,加大调整专业结构。按照建设现代化矿井的需求,加大了机械化采煤、井下综采设备维修的教学分量;根据航空、航天、军工企业机加工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学校将原来的车工、钳工两个专业延伸为车铣专业和钳铆专业,今年光这两个专业就招生260人。学校还采用与企业对口设专业的办法,为一家航空企业对口培养35名数控铣床技工。改革使铜川煤技校尝到了甜头,近3年不但年年毕业生全部安置,去年还招新生409人,创该校8年以来招生的最好成绩。
(明烛 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