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常挂在一些官员的嘴上,成了表决心作规划的口头禅。媒体上也宣传赞颂。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仔细琢磨,脑子里产生“?”。
“为官”和“造福”相联,给人一种感觉:官成了福星,未免有夸大个人之嫌,和国际歌中“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不谐调。固然,一任负责的官员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推力,当官的离开了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群众,恐怕也是难以造福的。
“一任”不过是短短几年,这么短的时间,为显示政绩急于“造福”,以谋晋升,势必出现急功近利“杀鸡取卵”,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甚至弄虚作假,这是不利于长远持续发展的。有些基础建设如植树造林等,非短短几年就可以“造福”见效的。为了“造福”,往往后任否定前任,不愿为前任扫尾,完成他人功业。结果是思想不断变,项目不断换,山河依旧变化慢。
想当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埋头扎实苦干,为党为民,死而后已,不图虚名,名垂千古,令人敬佩。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的是群众,造的是实福,从不搞花架子。如今在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需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不宜虚造声势喊口号,搞形式主义。“造福”多少,老百姓得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廖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