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在这个庄严的地方,第二届“爱我中华大家行”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位中年汉子此刻内心澎湃,热血沸腾,昨天所走过的一步步艰辛之路此时一幕幕地从他的脑海中闪过。他就是西安市莲湖区西关村副村长兼三组组长郭顺德。
也是在北京,2000年郭顺德还被邀请到钩鱼台国宾馆参加“世纪风采——百位优秀基层领导创业与创新管理成功经验座谈会”,他的发言紧紧围绕都市化村庄建设和发展这一主题,其所总结出的经验为全国都市化村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从北京载誉归来的郭顺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我们西关村是一个被高楼大厦包围之中,距离繁华市区很近的都市化村庄。现有人口480余人,340名劳力,土地面积60余亩,人均土地不到一分三厘,改革开放前,村民基本靠土地维持生活,进入80年代之后,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国家的整体规划建设,路改设施,建立高新科技开发区等,占用我组大量土地,随着可耕地面积减少,村民们只能靠微薄的房租维持生活,至90年代初,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1994年,我被选为组长后,就立志改变现状,用现代经营观念和开拓创新意识,来筹划运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增加村民的收入,我多次带领一班人走访退休老干部集思广义,共同商谈组上发展规划及想法,得到老前辈们的大力支持及有关局级领导认可。今天看来,我们这些观念想法是能站住脚,也是成功的。”
是的,如今的西关村三组,已旧貌换新颜了,2000年创组收入500万元,上缴税金70万元,全组人均收入8000元,2001年全组收入又突破1000万元大关。
特别是2000年9月,他们被西安市农村政策改革试验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都市化村庄建设”改革试验点后,其都市化建设步伐突飞猛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谈到用更新观念,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建设都市化村庄的话题,郭顺德说:“西关村要脱贫致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根除小农经济意识,千方百计地发展集体经济,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把经济盘活,让有限的资产产生出更大的效益,实实在在地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让我们这个社会的小细胞产生出良好的造血功能。”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郭顺德提出了西关村发展“十年两步走”的规划,即1995年-2000年为第一步,首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盘活现有资产,增加集体收入,改善村民生活;2001年—2005年为第二步,发挥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进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物业管理、老年公寓的开发,利用人才优势进行种植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开发,享受政策优惠的优势进行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开发。
第一步现已顺利实现,村民生活已得到极大地改善,村民月工资300元,退休老人的医疗费生活费用每人每月440元,子弟考上中专、大学、参军服役给予可观的奖励,关心残疾人,从物质、经济上给予补贴照顾,每年组织退休老人外出观光旅游、疗养治病,每人每年享有食用油、粮、液化器,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出嫁姑娘还可居住专为她们建设的姑娘楼。
第二步,正是有他们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一班人,忠实实践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探索,真抓实干、不断进取,使都市化村庄得到了发展壮大,为政府排忧解难,为村民谋取更大的利益,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增加村民的生活收入。
目前,村里已建起了大型室内的游泳馆、健身房、娱乐室等生活设施,村民住宅小区化的规划正在实施,创办新型企业股份公司,招商引资的计划也在一步一步地落实,谈到这个宏伟的目标时,郭顺德和他的村民们热切地希望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为他们的二次创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宽松的环境,以便使一个充满现代化生机的都市村庄快速崛起。
近年来,郭顺德一身正气,一心扑在为村上的发展,为村民谋福利上,已成为有口皆碑的好带头人,他本人先后被评为“西安市先进个人”、“陕西百杰人物”、“陕西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三秦楷模”成为了闻名一方的知名人物。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世纪双重机遇的到来,郭顺德又以饱满的热情,带领一班人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谱写着人生的灿烂篇章。
赵慧芹 雷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