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风雨人生路

——记国有企业模范带头人渭南热电厂厂长、书记党西旺

2023年10月17日

文/董振兴

电力行业中,论规模,渭南热电厂只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字辈,然而,小字辈却频出“大手笔”。

8年前的渭南热电厂职工思想波动,生产时好时坏,企业连年亏损,职工年收入不足2600元,上交税金158万元。自从在电力战线上奋斗了近30年的老共产党员党西旺同志担任热电厂厂长、书记后,他就象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数年如一日的带领热电人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终于使热电厂发生了跨越式的变化:职工收入增加到9200余元,年上交税金增加到650万元,企业年年盈利,职工人心稳定,目前无一人下岗;在银行未贷一分钱的情况下,城市集中供热已初具规模,建成了总投资6900万元年产5000吨铝锭的电解铝工程。8年后的今天,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历史在他手里已是一幅用彩笔绘成的画卷。

“企业的胜败存亡,与800多名职工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关”

渭南热电厂是1986年经国家计委节能局批准建设的热电联产企业,二台机组分别于1991年和1994年建成投产。由于客观原因建厂过程中对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布局不够科学合理,主要设备的性能、配套措施先天不足,再加上管理粗放,导致企业投产后管理未能很快走上正轨,所以企业连年亏损。

1994年,党西旺这个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在电力行业奋斗了近30年的“老电力人”被推上了热电厂厂长的岗位。面对企业贫弱,效益滑坡的现状,他呼唤管理人才,但回顾茫然,能人们已另攀高枝;他企盼知音,但理解他的人又太少太少。他想再这样下去,800名职工的家庭命运将会和企业一样一天天的暗淡。

1994年党西旺上任后,要想尽快改变当时的现状,必须先从管理上下功夫,打破缺口。渭南热电厂抓了多年管理,却都似一阵风,职工抓疲了,领导抓的没有了心劲。在职工大会上,他说:“没有职工的努力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的繁荣就没有职工的幸福。但是我们要想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使职工富裕就必须有铁的纪律,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于是,他在全厂推行半军事化管理、实行责任制目标管理、材料承包管理等,这一年企业月月完成生产任务,职工月月能拿到奖金,职工尝到了加强管理的甜头。

1996年7月,党西旺抓住职工情绪高涨的大好形势,他通过调研、科学地提出了“学邯钢,抓管理,加强百分制考核,实行发电量否决”管理办法,把发电量、企业效益和职工的工资奖金紧紧挂勾。为确保这一管理办法有效地实施,他提出了“严格管理,不讲客观”的刚性管理原则。每月月底他亲自抓这一管理办法的落实和考核,考核结果和职工收入挂勾,使经济手段作用于生产经营全过程。1997年,一名司炉工和一名司助由于业务不熟练,致使一台机组停运1小时,这一事故在过去批评教育一下也就算了,虽然前来说情的有好几个,但党西旺严格按照新制度进行了考核。两名职工被停发半年奖金,一名调离了工作岗位,另一名给了行政记过处分,相关领导也被扣了一个月奖金,并在职工大会上作了书面检讨。

“生产为中心,安全是第一,管理是基础,效益是宗旨”围绕这一原则的企业管理,使人怕干事局面得以扭转,大家都知道了,给企业干就是给自己干。

1997年元月,党西旺实施了工资制度改革,在全厂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大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刚性管理使热电厂步入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企业发电量月月都有新记录,年年都有大突破。发电量从94年的8572万千瓦时,97年底增加到16121万千瓦时,职工收入从94年的2500元,97年底增加到6239元。

企业走出了困境,职工收入增加了,但职工并不富裕。党西旺清醒地知道,要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改善职工的生活,还必须抓住机遇,面向未来,内引外联,科技兴厂。正如他说的:既然社会给了我当厂长经理这样一个机会,我就要有普罗米修斯的精神。

1997年,一直关注市场的党西旺,得悉市内一家小火电厂因锅炉年久失修,生产难以为继而停产。他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和专家几次赴现场考察,对其设备进行鉴定。确认发电机组性能完好后,党西旺决定登门洽谈,寻求合作,利用厂内现有的场地和辅助设施共建3、4号机组。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后,他终于如愿以偿。1998年3月,两台2500千瓦发电机组顺利并网发电,按常规需投资3000万元的项目仅投资了350万元。两台小机组的投运既解决了几年来锅炉“大马拉小车”的困难,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和生产成本,而且还使闲置的国有资产避免了报废流失的厄运。企业当年新增产值520万元。

“8年创业如履薄冰,使我忧虑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前4年的发展,企业扭亏为盈,职工收入年年攀升。但是自98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家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电力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局面,发电上网受限,使过惯了皇帝闺女不愁嫁日子的热电职工第一次感到了生存的危机。

在这一段日子里,党西旺的话少了,他要么在办公室把资料摆一大堆,在翻什么;要么就不声不吭地到市场上中去调研;要么就深入到干部职工中交谈。正如后来他对记者说的:“在那一段日子里我如坐针毡,连睡觉都是睁一只眼”。1999年初,他提出了“积极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保生存,搞好电力产品转换求效益”,走“热电联产,铝电联营”新路子的企业发展新战略。

渭南热电厂建设初衷,主要任务是为了解决渭南市杜桥工业区企业生产用汽及民用采暖用热,减少环境污染。但是由于热负荷不足,资金短缺,严重地制约了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热电厂要想生存,必须积极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党西旺把这一工作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头等大事来抓,他在确保现有热用户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争取新的热用户。在他的带领下,以渭南市朝阳小区为代表的一批集中供热工程先后被列为渭南市的2000年、2001年重点建设工程,目前已实现了对30余万平方米新增住宅供汽供热。为了进一步扩大供热能力,还投资1050万元新建一台75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确保城市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他先后4年多次进京争取国家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资金,目前已争取到国家基本建设债券3000万元。2001年4月份,由于城市集中供热大面积发展有了稳定的供热负荷,渭南热电厂顺利通过了省经贸委组织的热电联产机组认定。

党西旺在注重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的同时,又在为闲置的发电资源找出路。他多方搜集信息,研究考察,最终将目光集中到了建设电解铝工程上。近年来,中国铝业发展迅猛,市场前景看好,属于朝阳产业。党西旺说,热电厂把铝电资源匹配最好,在企业发展中应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把铝业培育成为我市优势产业,把电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铝电联营工程最节省,静态投资仍需6000万元。在银行贷款基本无望的情况下,资金短缺成了项目建设的最大困难。

关键时刻,他的带头作用愈加明显。党西旺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寻找投资,同时动员全体职工共同出主意想办法。今年元月,他在北京吸纳资金时,怕人家来电话接不着,整整在房里等了两天,每天只吃一顿饭。一次,为了见到要约见的人,他在冰天雪地里整整等了4个小时。返回时正逢春运高峰,他为赶时间,买了站台票上车,一直站到郑州才总算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占谁的地谁不心疼。为落实工程建设用地,他带领一班人挨家挨户做工作,经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他的真情终于打动了朴实的农民兄弟。

2000年4月17日,工程破土动工,经过一年零9个月的日夜奋战,2001年12月19日电解铝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000余万元,上交税金600余万元。

这项工程采用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环境治理效果好的中间点式下料85KA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符合国家电解铝产业政策要求。其污染物经干法净化后排放,指标低于国家环保标准要求的允许值,总的工艺流程其先进性至少10年不落后。同时,180余名企业富余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

伴随着中国入世的锤音落定,一个新的投资主体明确,法人机制健全的企业——陕西华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要处处维护党的形象”

三十载奋斗惟艰苦,八千里路电和热。党西旺在热电厂一干就是15个年头。15年来,为了企业的发展,他呕心沥血,从没有休过节假日,逢年过节也是和上班职工一起渡过。在电解铝工程建设过程中,他经常感到腿疼,走路都非常吃力,早上起床后,连袜子都无法自己穿,医生叮咛他要坚决卧床休息,但他却依然坚持工作,靠吃去痛片维持。他说:“只要在职一天,我的身心就不属于我自己,我无需给自己做什么思想工作,因为不停的工作对我来说已近乎是一种本能。”15年来,他就是这样过来的。

有的朋友劝他人生苦短,你这么玩命,是否值得,也有人说他功成名就,厂子交给别人去办得了,还有人来挖墙角,高薪招聘他去外地办厂,他都毅然拒绝了。他说: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活的就是一种精神。热电厂要趟出新路子,迎接入世后的竞争,要干的工作还很多很多!党培养我几十年,人民给了我那么多荣誉,我就要学以致用,回报于社会。

党西旺积极实施民主管理,从不搞个人说了算,重大问题总是先征求班子成员意见,再召开党政会议讨论,形成决议之后,又组织大家分头抓落实。同时又在厂内设立了厂务公开栏,把企业的重大问题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定期公开。给干部一个清白,给职工一个放心。2001年5月渭南热电厂获得了省级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并作为先进单位进行会议经验交流。他很清楚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在他主持下,热电厂先后制定了《干部廉政建设十项规定》、《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规定》和《民主评议干部实施细则》等规定,使廉政建设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按规定,企业在完成上级下达的盈利减亏目标后,对厂领导都有奖励,但是在他的提议下,多年来,厂领导班子成员未拿一分钱,全部留给了企业。2001年,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被省政府评为一等奖。按规定他可以领取6000元的奖金,但他推辞了,而是提议厂里配套拿出6000元建立技术改造奖励基金,用以奖励有突出贡献的职工。正是他的这种事业心,他的人格力量凝聚了全厂的干部职工。

多年来,党西旺一直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他说:我是受穷过来的,目前国有企业有不少的职工下岗,生活难以为继,对于生活贫困我有切肤之痛,我要千方百计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在他的提议下,厂里连续修建了三栋职工住宅楼,共解决126户职工的住房困难,投资10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修建了职工文艺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场地。职工的腰包开始鼓了,消费也不再象以前那样抠抠掐掐了。

在人生历程上,党西旺总是有着不败的精神,有着不断的追求。他已经58岁了,但雄心不减。面对企业未来他信心百倍,在新世纪初他就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渭南热电厂“十五”发展纲要,为热电厂的未来勾画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企业产值过2亿,利税过千万,职工收入超2万元,成为渭南的小巨人企业。

他的付出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企业职工的一致认可。2001年9月10日,渭南市委书记马中平在视察渭南热电厂时指出:热电厂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就是热电厂有一个好厂长、好经营者。一个好班子,一个好思路,一支实干的职工队伍。搞好国有企业关键是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一把手,热电厂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先后被省委组织部授予省国有企业模范带头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地当选为渭南市人大代表。

上篇:学联选举花落欧亚学院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2002012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1/23/32492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