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就山阳县恒源面粉公司拖欠职工生活费等问题进行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代农民储存的20多万公斤代储粮竟“不翼而飞”,使得取不出粮食的储粮户忧心如焚。此外,恒源面粉公司经营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也始终是公司股东、职工的一块“心病”。
恒源面粉公司的改制前身为山阳县粮油工业公司,是家国有粮食加工企业。企业当初开展了代储粮业务,农民到面粉厂存粮,每50公斤交保管费1元,农民可根据需要随时取走粮食,这项方便余粮户的服务很受农民欢迎。但是从2001年3月以来,储粮户多次到恒源面粉提取代储粮,都是空手而归。有的储粮户虽说存了600多公斤小麦,由于取不出存粮,只好买面下锅。有的储粮户连跑几趟,还是两手空空,自己又没钱去粮店买面,愁得不得了。随着年关已近,储粮户更是人心惶惶,而恒源面粉公司的信誉一时间也跌入谷底。
为什么农民取不到自己的代储粮呢?原来农民存到恒源公司的存粮早已亏了库。据山阳县粮食局的审计、核实,截至2001年3月底,恒源公司代农储备小麦247846.2公斤,外欠面粉折小麦98651公斤,合计代储及外欠折小麦346497.2公斤,现有小麦库存133980公斤,亏空库存小麦212589.2公斤。据职工说,目前恒源公司代储粮的亏库已达23万公斤。
这么大的亏空是如何形成的呢?据县粮食局的调查,早在1999年6月底,恒源公司的代储粮就亏空16635公斤,之后亏空继续发生。到2001年3月底,库存的133980公斤小麦中,还包括1999年在河南购小麦60000公斤的补库,实际小麦库存仅有72980公斤,所以弥补代储粮亏库问题成了燃眉之急。23万公斤代储粮何以“不翼而飞”呢?有关方面的说法是:经营挤占挪用导致代农储备小麦大量亏空。但职工和储粮户却诘问道: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谁又该为这一切负责呢?
据记者了解,恒源公司改制后先后换了两任董事长,但企业仍然一亏再亏,造成734153元的亏损。目前,企业应缴的养老统筹基金没有上缴,还拖欠整整一年的退养职工生活费。2001年7月,山阳县粮食局向恒源公司派出了工作组,8月份形成了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恒源公司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失实,账、表不符,经营利润不实,账外收支相互顶账、不进入会计财务核算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企业经营运作以及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分配、福利等重大决策,缺乏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面对一团乱麻般的问题,山阳县粮食局建议恒源公司由公司股东大会决定,报请政府批准,依法申请破产,同时落实弥补代储粮亏库措施,做好储粮户的取粮兑付业务。据记者了解,目前恒源公司已紧急从城关粮站等处借调粮食,用以向储粮户兑付面粉。然而,深层次的问题毕竟积重难返,并非通过一时的弥弥补补就能真正解决了的。面对企业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公司的股东、职工感到愤怒与困惑:企业今天这样子,到底是谁的责任?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又该如何去查处呢?
■本报记者 辛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