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滑战林 吴声
上篇 彬州大地显风流
彬县,古称彬州,它北接甘肃,南望咸阳,为八百里秦川的北部要冲。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彬县在解放后电力发展相对滞后,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受到极大的影响,连起码的农业灌溉也不能得以保障,干旱的黄土高原在焦渴中煎熬,这片被誉为甜梨之乡的大地在阵痛中挣扎。九十年代初,在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电力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咸阳秦能热力发电厂在彬县建立。但是电厂机组刚刚运行,即遭遇电力市场疲软。秦能电厂受到网上指标不足的困扰,不能满发多供,加之煤炭市场复苏,原煤价格上扬,煤矿不能保证电厂的合同用煤质量。煤质差热量低,耗煤增大。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使电厂刚发电就亏损,仅98年就亏损328.6万元。
面对这些让人望而怯步的困难,秦能热电厂的决策者,迎难而上,不等不靠,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积极开拓用电市场,通过优质服务,争取直供用户,特别争取到象中达公司那样的用电大户,使直供电量大幅度的提高,闯出了中小电厂自己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大供用电管理,先后多次对供电线路进行技改,还对工业用户增加了高压计量装置,严查窃电偷电行为,使线损直线下降。同时,加大技术革新力度,保持设备健康运行,使设备满负荷发电时达到降耗节能的最佳度,达到生产上台阶,耗能降下来的计划,使效益逐年承上升趋势。在98年还大幅度的亏损情况下,短短的三年,使企业摆脱困境,进入到发展的高峰期。他们取得了发电量52507万千/瓦时,实现工业总产值41410万元和销售收入11523万元,实现利润近500万元。实现税金600万元,跃为咸阳的税利大户。同时,由于电力供应充足。更是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现在的彬县,不仅仅是大甜梨闻名,而是一个以果业为龙头的经济强县。正因为秦能发电厂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被咸阳市委、市政府名为咸阳市先进单位,并被评为税利大户和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中篇 秦能电厂创新业
正当秦能电厂步入辉煌之际,九十年代后期炙手可热的电力行业却因国有企业改制改造,企业结构的调整,许多生产企业停产,职工大量下岗,加之大型电力设施的相继建成,电力趋于饱和,因而把电力事业也推向了竞争的风口浪尖。特别是许多小型发电厂首当其冲,当然,秦能热电厂也不能幸免。为了使企业能在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秦能电厂在公司及彬县党政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电厂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实行股份制改造,企业进行二次创业。作为秦能公司副经理,秦能电厂厂长的曹民权,他对公司及电厂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论证。他首先对管理体制进行的设置及运转、管理人员的配置等问题进行了探索调整。明确管理权限,清楚岗位职责,保证了政令统一,提高了办事效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于自谋出路,自求发展的职工,为了解决后顾之忧,采取不除名,不影响级别,并担负了企业应该担负的养老统筹金,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为职工二次就业提供了机会。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鼓舞职工的工作热情。其次,强化企业管理,突出“四字方针”。它是秦能电厂发展的法宝。一是行政管理突出一个“严”字。对于厂里的每项决策,必须严格执行,令行禁止,严明纪律,照章办事,坚决杜绝损害企业的形象的不良行为发生。对那些顶风违纪,影响恶劣的害群之马,绝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先后处理了管理不力,工作失职和打架斗殴事件的主要人员,弘扬了正气;二是财务管理突出了一个“细”字。精打细算,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企业要发展,堵漏是关键,否则,再好的效益也会流失。企业管理重在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始终要围绕经济效益这一核心,时刻贯彻低成本,高产出原则。2001年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做得细,实现销售收入3147万元,实现净利润27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生产上节约原煤成本21万元,利息支出下降77万元,收回窃电罚款8.16万元,为国家上缴税金210万元,预提国税195万元;三是设备管理突出一个“精”字,即精益求精。首先向各部门提出了以安全文明双达标作为设备管理的唯一标准。制定了设备维护,设备检修。设备技改及运行到操作计划规程。实行设备维护,挂牌负责,从而使台台设备有主人,各个缺陷有人消,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坚持设备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使设备管理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新格局;四是安全管理突出一个“明”字,即明确责任。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安全,人身安全,消防安全和治安安全。厂里多次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党中央,江泽民总书记对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及省,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教育职工重视安全,增强安全意识。并且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从而做到人人重视安全,处处预防事故的良好氛围,杜绝了事故的发生,维护了工厂稳定和有序生产。
下篇 鹰隼展翅向未来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记者近日在秦能发电厂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咸阳秦能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锐锋的亲切关怀和指导,及厂长曹民权带领厂职工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下,就没有秦能电厂的今天。
咸阳秦能电力有限公司副经理,秦能发电厂厂长曹民权,是个吃彬县大甜梨长大的农家子弟,他从小聪颖过人,对未来充满憧憬,通过他的努力,考上了陕西省煤炭工业学校。毕业后,为了回报养育自己的彬州大地,毅然地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为父老乡亲奉献自己的青春。由于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初出茅庐就任该厂筹建处工程技术科工程监理员,执教科科长,电厂营运后,他先后担任电气分厂主任,生产科科长,生产副厂长,成为电力系统最年轻的厂长。
曹民权不仅仅是一个具有时代意识、具备现代企业管理才能的企业家,而且是一个待人诚恳、为人和善、关心职工的好公仆。他在全厂取得好效益的同时,他提出了确保职工收入均达6000元的目标,截止2001年11月底,全厂人均工资已近6000元,同比增长了23.61%,公司不根据经营情况,12月份职工工资翻番,11月份职工工资已达到了801.75元,使职工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同时,他们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厂里拿出专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竞技体育比赛,职工象棋活动常年坚持,年年比赛,成为秦能电厂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为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工厂投入巨资,对工厂进行改造、绿化、治理污染,工厂大面积种植花木,美化环境,清除不卫生死角,修起宽阔的水泥大道,职工犹如在置身于花园中工作。现在你走进秦能热电厂,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鸟语花香意境之中。曹民权不仅关心职工,他更关心退休和下岗职工的生活,对于有困难的职工他都设法给予帮助,职工胡群侠,丈夫因遭车祸,精神萎靡,难以上班,他亲赴家中慰问,看到他生活困难,便把他的请假工资提高了一倍多,解决了他的生活困难,受到职工的赞誉。他还响应政府的号召,农村扶贫,他为彬县韩家山及时送去了农具和生活用品,并拿出本人的工资500元,资助渴望求知的孩子,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正是曹民权精于管理,关心职工,秉公办事,才产生了巨大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的凝聚力是无法估量的。这几年,秦能发电厂在他的领导下,虽然市场疲软,但他们的用户反而逐步增加,电厂生产能力呈持续上升的态势,效益连创新高,成为咸阳地区的税利大户,同时职工的福利待遇也逐步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受到党和人民的嘉奖和鼓励。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岗位竞技能手”和“先进工作者”。2000年,他被授予咸阳市“青年优秀企业家”称号;2001年他又被市团委、市青联、市经贸委、市乡企局、市工商联联合授予“咸阳市首届杰出青年实业家”称号;同年,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工商联、陕西日报、陕西省企业管理协会、陕西省外贸企业协会、陕西省青年实业发展促进会授予“陕西省第四届优秀企业家”荣誉;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之际,他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这些荣誉,曹民权谦虚的说这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要靠自己去努力。“他对记者表示,秦能电厂要在新的一年里,抓住西部大开发和进入WTO的历史机遇,发扬团结、务实、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努力开拓电力市场,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狠抓科学管理。加大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堵塞漏洞;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发展为目标。紧紧依靠全体员工,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力争把秦能热电厂建设成为渭北高原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企业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