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下午两点,户县法院审判大厅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户县塑料厂的50名职工也在其中,他们都怀着一种惴惴不安的心情,因为在这里,在此时,户县塑料厂就要被整体拍卖了。他们希望能多卖一点,因为只有这样,厂里欠他们的36.7万元的欠款才能如数兑现,奔波6年的他们心里才会得到些许宽慰……
据女工刘庆云讲,1996年初,户县电视台播发了一条广告,由县政府的就业办和户县塑料厂联合招工50名,并承诺以后会将户口转至户县塑料厂。一时间,许多城镇户口的青年纷纷报名。在签合同中,这些求职者被告知需交1万元,但承诺在两年内连本带息一并还清。于是交不起钱的,中途告退;有熟人的找熟人尽量少交钱。最后,50个人和户县塑料厂签订了合同,总交款额为36.7万元。其中刘庆云、郑品娥等一些女工交了1万元,厂里给每个人都打了借条。
同年5月,50多名职工经过就业办的培训(个人交培训费130元)上班了,但他们感到厂子的活并不多,便开始有点担心。果不然,同年年底,厂里便宣布企业效益不行,让职工放假回家。
“才上了半年班就放假,这不是骗人嘛”50名职工一时愤怒无比。他们先是找厂里要说法,最后又退而要求厂方,若继续不让上班,就请把他们的借款退还。可这时的塑料厂已是债务累累,哪有给他们还款的能力。这些忧急万分的职工四处上访。但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于1998年5月宣布户县塑料厂破产,表示要将企业进行拍卖,拍卖以后的资金,首先兑付这50名职工的欠款。但什么时候能拍卖,县委、县政府也说不清,只能等有了买家再说。
而一等就是4年。在4年当中,职工每年都到有关部门催促,但都没有结果。
今年1月底,有些职工偶然在户县法院门口看到了令他们欢喜的公告:2月5日要对户县塑料厂进行整体拍卖。于是,他们奔走相告,这一天下午,他们早早的就来到了法院。
拍卖师手中的槌子终于响了,当塑料厂以300万成功拍卖消息传出,户县法院审判大厅里响起了欢呼声和掌声。
此刻,这些职工的心里除了高兴,还仍有难以消除的忧虑,他们硬是让记者采访一下户县塑料厂破产清算小组的有关负责人,好让他们心里有个底。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拍卖是成功了,但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开会协调此事,但欠职工的36.7万元一定会如数退还。
职工们说,期盼政府部门早日践诺,好让他们不再忧怕。
本报记者 邰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