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何时“放心”

2023年10月12日

浩歌

春节前,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播出了《让百姓放心》的专题报道。报道说,为了让老百姓过一个“放心年”,最近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全国各级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对米、面、油、酱油、醋五大类食品进行了调查检验。结果显示:大中型企业产品合格率为80%(并不让人乐观),小企业合格率仅为59.3%(十分令人堪忧)。并说其结果已在《质量周刊》等报纸上公布,让老百姓擦亮慧眼,选择购买。对此,笔者却不以为然。难道让老百姓每购买一样东西,为了“放心”就要去查找报纸,怀揣“黑名单”、“白名单”,“按图索骥”不成?你说这样的生活累不累?

如今制售假冒伪劣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老百姓每天要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逃脱不了假冒伪劣的侵扰。连有现代“柴”之功用的煤气、天然气也出现了用掺杂使假手段“降低成本”赚取“黑利”的不法行为。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清是否是“有毒大米”、“工业用毛油”、“工业盐”、“假酱油”、“工业醋”、“树叶茶”等形形色色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生活食用品,以及其他类别的假冒伪劣商品,全国十多亿老百姓就得练就一身识真辨假的高超本领,个个都要成为“火眼金睛”才行。这样一来,全国各地恐怕都得开办“辨假大学”不可,并在现有大学里设置“辨假专业”,全民入学,都来攻读辨假博士研究生。就算老百姓个个皆取得了这样的博士文凭,也会有不少上当受骗、继续“交学费”的“冤大头”呢!

就是大中型企业五大类食品的合格率达到80%或99%,也不能真正成为让老百姓放心的理由。相反,这些大中型企业的优质合格品牌,也正是众多小企业和小作坊借以大量假冒的绝好对象。越是国家认定的“优质”、“合格”的品牌,其假冒产品就越多,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每年有限的几次大检(抽)查,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又长,治标不治本,假冒伪劣愈演愈烈。像这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地循环往复下去,就是老百姓的防假意识再强,有关部门的抽查次数再多,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固然必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和依法治理,恐怕才是治“本”之道。

上篇:环卫大院“探亲族”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2/21/30166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